第175章 赵盾设公族之职(3 / 5)

列国诸侯的公族指的是公室的宗族,放到周天子那里便叫王族。

赵盾提出的公族概念是一个官职!

即赵盾设置了一个叫公族的官职。

为什么要设官职?

难道以前的官职不够多吗?你赵盾是要搞机关人事膨胀吗?

当然不是。

在春秋各诸侯国里,在朝中为官的人往往有两种身份,一种是级别,如赵盾,他是卿大夫;一种是官职,如赵盾是中军元帅。

一个诸侯国里的卿是有限的,如晋国最多时设置过12卿,现在是6卿。

大夫是世袭而来或者是因功而提拔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但具体的官职呢,那是很多的,晋国的六卿具体官职便是各军帅佐,此外还有负责农业的、外交的、占卜的、祭祀的、史官、手工业、刑律、司马等等。

这些官职,原来的任免权都集中到了国君手里,对郑国鲁国这样的诸侯国而言,国君往往将自己的宗亲子弟任命为各位官职。

也就是说,当时春秋主要的是任人唯亲,这些宗亲便是公族人士。

就这样,公族人士基本占据了朝中的各级官职。

尤其是那些具体负责国君起居饮食生活、养马狩猎等官职,别看不起眼,但足可以影响国君!

晋国是个例外,晋国由于公族人士都在国外,所以国君有了任免权后,便按照自己的意愿任命公族外的人士做官。

这便导致了一个问题:当国君是个明主时,官员基本是好的;当国君是个昏君时,他任命的官员便往往良莠不齐,甚至有的人品低下。

正是如晋灵公这样的国君,将一些人士任命为官。

然后,动员这些人士胡作非为。

我们前面讲过,晋灵公修建高台,蓄养死士,装修花园等等,都是有具体的人负责去做的。

这些人都是晋灵公自己的任命的人,到最后,他居然可以摆出鸿门宴意欲杀掉赵盾。

赵盾的人事改革,就是限制国君随便任免官员!

他提出,让卿大夫的嫡长子担任公族,附加的一条便是这个公族官职是可以世袭的!

由于实现了世袭,那只要这个卿大夫不犯错,他的儿子们都可以在朝中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