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132章 我想拜的师就是席老(2 / 5)

bsp;三人观点不一的地方在于谈及舍生取义时,谭自山认为君子要以义为先,云钦认为可以以利为先,而黎诉觉得义与利不是水火不容的,关键在于界限。

    谭自山语气诚恳,目光灼灼,“君子立于天地间,必然是要以义为先,譬如颜回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人若只在乎利,纵有万贯家财,也是君子所不齿的。”

    天斋学子微微点头,有道理。

    云钦手指摩挲了一下腰间的玉佩,“自山兄所言有理,不过我认为以义为先稍显拘束,也可以利为先,君子应该不忌讳言利。”

    “管仲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王攘夷,成就齐桓公霸业,这都是利国利民之功,说是大义完全不为过,但若没有利作为基础,国家贫弱,百姓困顿,这大义可成不了。”

    天斋学子们又点头,这个也有道理。

    谭自山低头沉思,似乎在思索如何回应这用利促成大义的观点。

    黎诉这时道,“我倒是认为义和利的关键,不在于孰先孰后,而在于如何去界定。”

    黎诉此言一出,云钦和谭自山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这个切入点颇为新颖,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框架。

    黎诉继续道,“贤弟所言,是以利为手段,以大义为最终的目的,手段服务于目的,界限清晰。”

    “反之,若是为敛财而去剥夺百姓,甚至卖国求荣,那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这便是见利忘义。”

    “谭学子说的颜回之乐,是在于精神的自足,是道义之乐,本身便是一种最纯粹的精神层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