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
“孙儿从未忘。”
康熙面色不变,容色坦荡,回道。
皇后就是个木桩子,这种处境、情形,不到她插手的时候。
太皇太后要问的是什么?皇后清清楚楚。
但皇后更清楚,太皇太后要的,不是她这位皇后的回答。
她来此,是训诫、是警示!
训诫、警示她这个一国之母,未曾敬到皇后、嫡妻的职责。
但皇上有心,又岂非皇后有心可挡。
皇后就愿意后宫多个柔嫔吗?她不宁愿柔嫔做个低贱卑微的庶妃?这对她,不是更有好处?
“没忘?”
太皇太后疾言厉色,“皇帝,告诉吾,你在做什么?”
忽然的封嫔,独封一人,忽然就要学他的汗阿玛和汗玛法吗?为一个妖女,连大清江山也不顾了。
太皇太后已经开始恐慌!
“封嫔位,定名位。”
康熙十足清楚他自己在做什么,该考虑的、不该考虑的,康熙可以说,他都完全考虑完了,才出的这道册封圣旨。
“一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老狐狸,看到了好处、闻到了肉味儿,该如鬣狗般,分抢争食,划地盘了。”
康熙冷静回道。
什么兵力不足,利益足够大,命都能豁出去,好挣回功名利禄、抱得权名高位而归。
说到这里,康熙还有心笑了笑,他乐得看戏,看有谁不掉入这光明正大的阳谋里,谁能在这逆天好处里,心如止水。
康熙只会服他!
然后,这颗棋子不能为我所用,要么调,调到不碍眼的地方去;要么杀,杀了,更碍不了眼睛。
太皇太后半疑不信,紧紧盯着说话时的皇帝,一言一语,恨不能剖开皇帝的心,好看透一言一语的真心与谎言。
“那你知不知道,圣旨一下,前朝后宫,都会起大动荡!”
皇帝急躁,太皇太后历经三朝,已经是个有年岁的老人,老人之所以老,年岁越大,越是求稳。
太皇太后与皇帝意见不合,乃至意见相左,已成常态。
太皇太后不得不担忧,担忧她这个帝王孙子、担忧大清的江山。
太皇太后从没想毁了这个帝王,从没想毁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