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另一边,张承道和何禹顺着三坛神庙中引出来的黑线一路追踪,从阴界黄泉路一路往南,一直到昆弥川的龙尾城才停了下来。
这里是白部的地方,再往南是黑僰濮部,西南是金齿部,东南越过蒙乐山则是濮子部。
从黑僰濮部往南,包括金齿部、濮子部和更南边的望部、茫部,都是大长和国的羁縻地,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严格来说,是一种变相的藩镇割据,财政皆自理,且各地节度使由地方部族首领世袭,只名义上接受大长和国节制。
只不过放在中原的概念叫藩镇割据,放在这种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地方土人部族中,就是部族自治,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地方政治模式。
所以,真正由大长和国的王族董氏所直接掌控的地方,也就只有大长和国版图的十分之一。
而白部,最早和旁边的黑部一样,其实是直接受大长和国王族管辖的,甚至掌控白部的高氏,本身就是中原人,其先祖是前周国时的一位节度使,后来渐渐扎根于昆弥川,和白部往来通婚,逐渐掌控起了白部。
当初董氏立国时,白部高氏是第一个响应的,也因为同董氏有姻亲关系,主动裹挟着白部、黑部等十几个部族献出土地,成为董氏的家臣。
然而沧海桑田,一千多年的变化下来,高氏和董氏早就离心,想取董氏而代之的,也早就不止高氏一族。
这次高氏起兵,几乎做足了准备,一点不像地方土人部族那样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几句,然后就一起热热闹闹地出发,而是成建制地成立了土人军队,高氏的那位族长还要求所有参与的部族都要出一支最少两千人的土人勇士队,也就是这次起兵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