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遇到一位“圣人”,其实不算什么稀奇事儿。
但如果一个文明,都是如此“圣人”,那就很有意思了。
不说别的,纵观张承道穿越前的那个时空中的历史和各个大洲的文明,不难发现,自然资源的约束会迫使文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和制度变革,这在食物资源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非洲和美洲。
后者在地理上长期孤立,前者虽能够进行交流,却也有限,并且他们的文明在过去数千年里发展都十分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食物的获取并不困难。
这听起来或许和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可事实上,在工业革命之前,古代非洲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遍布大量野生动物、可食用根茎、蔬菜和水果,这片土地甚至还给予了它的享用者最大的仁慈——也就是气候常年适宜食物生长,没有明显的冬季。这就导致在这里生存的人类终年都可以依赖狩猎和采集讨生,不需要考虑储存粮食,为熬过漫长的寒冬而发愁。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在非洲工作的商人总是抱怨当地人没有储蓄意识,总是赚多少花多少,花光了才会重新工作,这都是和气候、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息息相关的。甚至在现代,许多偏僻的小部落在一定程度上的生存方式仍然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而同时期的欧洲就大不相同了。
因为存在大量冰川沉积物、沙质土壤(北欧地区),山地、丘陵(南欧)和岛屿,适宜耕种的土地实在有限且贫瘠,于是,地中海往西辐射的地区,渐渐诞生了依托于渔业和商业而存在的“海盗文明”,即带有海盗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