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问到:“这里面的弯弯绕我也不懂,你们有什么想法跟我说,我什么人郑老爷子估摸着也跟你们聊过。”
“是这样,咱们按件收钱,还是按次,或者说一劳永逸?”
“啊?怎么讲,栾先生您细说。”
“按件呢就是帮你看一件货收一件的的钱,按次呢就是我们来一次收你一次的钱,但是这一次能看多少件就不好说了,一劳永逸吗呵呵。
就是想着请熊同志帮着我们解决点小问题,以后我俩随叫随到。”
前两项明显不划算啊,解决小问题~~~怎么感觉你俩该不会是迪特吧。
这时候张先生说话了:“老栾,你就别端着样卖关子了。
熊同志,你别搭理老栾,他当大柜时候留的臭毛病。
老郑说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我俩这成分是个问题,现在孙子孙女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哎,我俩这愁的不行,我们岁数大了无所谓,早死一天晚死一天的事,儿子也就那样了,可是小的不行啊,所以想找你帮帮忙,花点钱都行,家里倒是不缺那点,只是苦于没有门路。”
“那你俩这都什么成分啊?”
哦,不是迪特啊,有事求着那就好说了,工作那叫个事?
“地主”
“资本家”
操!
你俩这成分都挺优秀啊,还他妈不如迪特呢,直接一抓还能立个功。
“栾先生,您这不是当铺大柜吗,也算是雇员,怎么就成地主了?张先生您这文物贩子也能成资本家?流水线生产,雇了几十个人造假,都开上厂子了?”
栾先生东家47年不干了,卖了店铺去了南方,关键栾先生作为一名出色大柜东家还给了他一点股份,最后得了不少钱,栾先生拿着钱还有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在大兴买了3oo多亩地,准备踏踏实实当个地主,连一年租子都没收上来呢,四九城解放了,直接被打成地主。
他这属于被彻底忽悠的那波,并且还深信不疑,还不如不看报纸不听广播呢,被当时政府的报纸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他再晚半年估计都不会买地。
张先生这一辈子更背了,他13岁就考上秀才,算是人杰了,当时宗族祠堂都开了,但是19o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清廷正式废除科举制度,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