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拉寺有个习俗,庙门前放着三只大炭炉,还会让人定期清理门口的积雪。
这样的举动在喇嘛庙建成后,每十年就有一次。
虽然喇嘛们并不知此举何意,但是,历代喇嘛都严格遵守。
根据脑海中零碎的记忆碎片,张瑞雪带着张起棂来到了一座破败的庙门前。
“两位贵客从哪里来?”
青年喇嘛手中拿着扫把,好奇的打量着站在炭炉前取暖的二人。
“我们从山里来。”
“那两位贵客又到哪里去?”
张瑞雪看向小脸冻得通红的青年喇嘛,“我们来找德仁上师。”
青年喇嘛有些吃惊,三人无言对视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失礼。
“两位贵客请随我来,先到里面喝一杯油酥茶,我马上就去请德仁上师。”
张瑞雪和张起棂对视一眼后,随着青年喇嘛走进了寺庙中。
很快,一碗油酥茶还未喝完,一位喇嘛急匆匆地快步而来,神色中还带着几分恭敬。
“两位贵客是何人,为何会知晓我的名字?”
看着眼前年轻的喇嘛,张瑞雪的眼神停顿了一下。
“我要见的,不是你。”
德仁闻言呆愣了一下,似乎未领会到其中的含义。
“我是张瑞雪。”
“张起棂。”
德仁立刻转身关上房门,恭敬地对着二人行礼。
“我是这一代的德仁,尊听族长与雪长老吩咐。”
张起棂:“帮我认一个人。”
“族长要认何人?”
“董灿。”
桌上的木盒被打开,德仁确认为董灿无疑。
张起棂将现董灿的经过简单概括,交予德仁一幅关于夜王食天的卷轴。
“我需要知道董灿在出事之前,最后的落脚点。”
从德仁的话语中,他们得知董灿在失踪前曾到过修行场,还在此停留过几日。
吉拉寺并不算什么气势恢宏的喇嘛庙,甚至还有些冷清寂寥。
蜿蜒曲折的小道,台阶时而向上时而向下。
对于不谙熟此地的访客而言,极易迷失方向,在此地徘徊不前。
年代久远的木门被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