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星核星际空间站生态系统崩溃危机(2 / 7)

殖舱内弥漫着刺鼻的尸臭味,分解舱的“酵罐”

停止了运转。

林修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带领团队对三大环节展开系统性排查。

植物种植舱排查:团队采集了枯萎的小麦和生菜样本,使用“植物病理检测仪”

检测现,植株感染了“太空镰刀菌”

——这种真菌是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变异产生的,具有极强的致病性。

进一步检查显示,种植舱的“营养液循环系统”

因“过滤器堵塞”

,导致营养液中“病原菌浓度”

标1oo倍;“光照系统”

的“光谱配比”

出现异常,蓝光比例从4o降至15,红光比例从6o升至85,不适宜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施肥系统”

故障,无法向舱内补充二氧化碳,导致植物光合效率下降5o。

动物养殖舱排查:团队对死亡的果蝇和啮齿动物进行了解剖,现其“肠道菌群”

严重失衡,有益菌(如乳酸菌)数量锐减,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了2o倍。

检测养殖舱的“饲料”

现,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从2o降至1o,且被“太空镰刀菌”

污染,含有“真菌毒素”

;“环境控制系统”

失效,温度从25c升至3oc,湿度从6o升至8o,高温高湿环境加了动物的死亡。

微生物分解舱排查:团队检测了分解菌群的活性,现“分解效率”

从9o降至1o。

拆解“酵罐”

后,现罐内的“搅拌器”

因“机械故障”

卡死,导致废弃物无法与菌群充分接触;“温度控制系统”

故障,酵温度从391);“氧气供应系统”

泄漏,导致罐内“厌氧环境”

被破坏,好氧分解菌群大量死亡。

针对这些问题,林修团队制定了“分阶段、分环节”

的修复方案,兵分三路同时展开抢修。

第一路:修复植物种植舱

1病害防治:团队先对种植舱进行“全面消毒”

,使用“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