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器的舷窗被浓雾遮挡,只能依靠雷达和湿度计前进,窗外不断传来设备被腐蚀的“滋滋”
声,机身也因浓雾的阻力变得颠簸。
“当前区域湿度85,浓雾密度中等,继续深入!”
林修紧盯着湿度计的屏幕,不断向飞行员下达指令。
随着飞行器逐渐深入,湿度计的数值不断攀升:9o、95、98……当数值达到995时,湿度计突然出“滴滴”
的警报声,屏幕上的湿度曲线出现“陡峭的峰值”
。
“这里是凝雾核心的边缘!”
林修立即让飞行员降低高度,沿着峰值曲线继续飞行。
半小时后,湿度计的数值稳定在998,飞行器的雷达突然探测到前方有一个“巨大的雾团漩涡”
——漩涡中心不断向外喷射黑色浓雾,周围的雾气都围绕着漩涡旋转,正是浓雾的凝雾核心。
“凝雾核心定位成功!
坐标(x342,y567,891),核心区域直径约1光年,湿度998,附带能量电荷强度15oo单位!”
林修立即将数据传回星雾文明的指挥中心,“现在需要集中所有改装后的除湿器,对核心区域进行除湿作业。”
二、除湿器的“迷雾瓦解战”
:用能量吸附驱散致命浓雾
林修将带来的1oo台便携式除湿器进行“能量升级”
——在除湿器的“水分子吸附模块”
中加入“抗腐蚀能量滤网”
,使其能吸收含腐蚀性电荷的水分子,同时将除湿器的“功率提升3倍”
,增强除湿效率。
随后,星雾文明集结了5o艘“抗雾运输舰”
,每艘舰携带4台升级后的除湿器,组成“除湿舰队”
,朝着凝雾核心进。
抵达核心区域后,除湿舰队按照“环形阵列”
分布在凝雾核心周围,同时启动除湿器。
除湿器的“吸附口”
释放出“蓝色的能量吸附场”
,如同无数个“小型黑洞”
,开始疯狂吸收浓雾中的水分子。
原本浓稠的黑色浓雾,在吸附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