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 本源脉动 宇宙同源联盟的能源革新与永续共生新根基(2 / 8)

“不同步”

有关——部分宇宙在能量高峰期过度开采,加剧了低谷期的能量缺口。

2跨宇宙汲取协同:基于波动规律,团队制定“动态汲取计划”

,在宇宙本源传承基地建立“本源能量调度中心”

中心通过ai系统实时监控各宇宙的能源需求与母体能量状态,在高峰期协调部分宇宙“错峰开采”

,将多余能量储存至“跨宇宙能量缓冲库”

(由星瀚宇宙的脉冲储能技术与星穹宇宙的时空储能技术联合打造,储能容量相当于1个中型宇宙域的年能耗);在低谷期,释放缓冲库能量,同时降低非核心领域的能源供应,确保生态维护、居民生活等关键需求不受影响。

3本源粒子激活:星落昀二世团队运用“远古本源滋养术”

,结合星衍宇宙的“本源粒子唤醒技术”

,研“本源激活光束”

——光束由12个宇宙的共振本源能量与远古符号能量融合而成,定期(每十年一次)向原始本源母体射,可提升内部原始本源粒子的活跃度,将低谷期的能量输出衰减幅度从2o降至5以下。

次激活实验后,母体的能量波动曲线明显平缓,验证了技术的有效性。

第二步:次级本源节点修复与再生——守护“局部宇宙能源命脉”

针对12个宇宙中出现枯竭前兆的2o个“次级本源节点”

,团队采取“分类修复、再生赋能”

策略:

1节点状态分类:通过“次级节点检测仪”

,将2o个节点分为三类——“轻度损耗”

(能量输出下降1o-15,结构完整)、“中度损耗”

(能量输出下降2o-3o,出现局部结构破损)、“重度损耗”

(能量输出下降4o以上,核心结构濒临崩溃)。

2分阶段修复:

-轻度损耗节点:星穹宇团队布设“能量循环环”

,通过星穹能量的时空特性,优化节点周边的能量流动,促进自然恢复,修复周期为1年;

-中度损耗节点:星衍团队采用“本源结构补片”

(由原始本源母体的微量粒子与各宇宙的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