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1天,有时1天仅相当于外界1小时;更危险的是“时空漩涡”
,一旦卷入,舰体可能被撕裂成碎片。
启航第三个月,探索舰遭遇次危机:舰体突然陷入“时空停滞区”
,所有设备停止运转,窗外的宇宙变成一片漆黑,只有微弱的原始能量波动在闪烁。
炽炎立即启动“应急能量系统”
,试图用共生能源核心打破停滞,却现能量刚释放就被时空漩涡吞噬。
危急时刻,叶辰提出“生态共振”
方案:“域裂隙带的原始能量虽狂暴,但本质仍属于本源能量,或许可以用动态共生系统的‘生物共振’,与原始能量建立联结。”
星晓采纳这一建议,指挥团队在舰体外部部署“临时共生装置”
——将共生型变异体、星蕊花、叶脉藤固定在舰体表面,通过三者的生物共振,释放出“温和的本源信号”
。
奇迹生了:当信号与窗外的原始能量接触时,漆黑的宇宙逐渐亮起微光,时空停滞区的能量流动开始恢复。
经过三天三夜的持续共振,探索舰终于突破时空停滞区,继续向奇点方向前进。
类似的危机在穿越过程中不断上演:一次遭遇“能量乱流”
,舰体的左侧防护层被撕裂,古墨用“符号护盾”
临时封堵——他快绘制出融合192个集群核心符号的“全域共生符”
,贴在破损处,符号释放的能量形成临时屏障,为修复争取时间;另一次因“时空错位”
,舰体与域共生枢纽的通讯中断半年,团队依靠“变异符号通讯网”
的残留信号,才重新定位坐标。
历时十年,探索队终于穿越域裂隙带,抵达“本源奇点”
所在的“原始本源区”
——眼前的景象颠覆了所有成员的认知:奇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点”
,而是一片由原始本源能量构成的“光海星云”
,星云中心不断诞生出细微的“本源印记粒子”
,这些粒子正是同源文明本源印记的“初始形态”
;星云周边环绕着无数“符号光带”
,光带上跳动的符号,与多域文明的域共生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