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晓看着眼前的场景,眉头紧锁,“技术应该是守护共生的工具,不是割裂文明的壁垒。”
调解团先与炽阳集群的年轻领袖“炽炎”
会面。
炽炎是“高效能量提取技术”
的研者,年仅35岁,对技术的自信已转化为对共生理念的轻视:“萤火星群的能量短缺只是暂时的,等我们的技术升级完成,能提取更多恒星能量,到时不仅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能带动整个跨集群展。
现在的‘牺牲’,是为了更长远的共生。”
他展示的技术报告中,满是能量提取效率的数据,却只字未提萤火星群的民生困境。
为了让炽炎与炽阳的年轻一代看清真相,微晓提议进行“双程走访”
:先让炽阳的技术团队前往萤火星群,亲眼见证能量短缺的后果;再让萤火星群的居民代表来到炽阳,讲述共生对他们的意义。
炽阳技术团队抵达萤火星群的“萤光绿洲”
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曾经郁郁葱葱的绿洲,如今大片植被枯黄,居民们用仅剩的能量维持最基础的生存——老人蜷缩在能量取暖器旁,孩子们只能在室内进行有限的活动,生态维持系统的显示屏上,“能量储备仅剩7天”
的红色警告格外刺眼。
萤月带着他们来到“共生纪念园”
,园内的石碑上刻着十年前炽阳集群遭遇“恒星黑子爆”
时,萤火星群倾囊相助的历史:“当年你们的能量塔停摆,是我们用仅存的萤光能量帮你们维持核心系统,那时你们说,同源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与此同时,萤火星群的居民代表“萤星”
(16岁的少女,父亲是生态系统维护员)在炽阳集群的“技术广场”
表演讲:“我们不需要你们‘未来的帮助’,我们需要现在就能活下去的能量。
你们说技术优先,可没有了生命,再先进的技术又有什么意义?”
她展示的手机里,存着妹妹因能量不足导致“共生手环失效”
而生病的照片,广场上的炽阳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纷纷露出动容的神情。
调解团趁热打铁,在炽阳集群的“共生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