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章 基因测序仪锁定变异片段基因编辑酶修复生命密码(2 / 6)

本,放入基因测序仪的“样本处理舱”

,启动“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模式”

仪器开始快解析星植的基因链,屏幕上,无数碱基序列如同代码流快闪过,测序仪的“智能比对算法”

将其与正常星植的基因序列逐一对比。

仅用45分钟,测序仪就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并锁定了“3个外来基因片段”

:片段1位于星植的“光合基因启动子区”

(导致光合作用失效),片段2位于“根系分泌基因区”

(导致有毒分泌物产生),片段3则是“基因复制增强片段”

(加变异扩散)。

更关键的是,测序仪解析出这些片段的“基因序列”

与噬光共生体的残留基因高度同源,证实了污染来自噬光共生体的基因残留。

“污染片段已精准定位!

片段1长度o8kb,位于染色体3的-bp处;片段2长度12kb,位于染色体7的89oo-bp处;片段3长度o5kb,位于染色体1的56oo-61oobp处!”

林修将测序结果同步给团队,“现在需要用‘基因编辑酶’,精准切除这3个片段,并修复受损的原生基因。”

二、基因编辑酶的“密码修复战”

:用分子剪刀缝合生命裂痕

林修团队携带的“星植专用基因编辑酶”

,是经联盟技术改造的“crispr-cas9系统”

,能根据测序仪提供的基因序列,精准识别并切除外来片段,同时激活星植自身的“基因修复机制”

,修复受损的原生基因。

他们将编辑酶与“星植基因载体”

(能高效进入星植细胞的纳米载体)混合,通过“喷雾式基因导入法”

,均匀喷洒在变异星植田。

编辑酶进入星植细胞后,如同“精准的分子剪刀”

,快找到并切除3个外来污染片段,随后激活星植的基因修复机制,受损的光合基因和根系分泌基因开始自我修复。

为了加修复进程,林修在生态区搭建了“星能催化棚”

——通过释放温和的星能,为星植基因修复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