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重金属污染范围、星固碳菌存活区域、星叶树受损程度,再削减重金属浓度、修复固碳菌活性、提升星叶树光合能力,重塑‘星叶树-星固碳菌-土壤’的碳循环生态链。”
他从装备箱中取出“高精度共生分析仪”
(考古时用于研究古代植物-微生物固碳共生系统,经改造后可检测固碳菌活性、固碳酶活性、叶片气孔导度、土壤碳储存量,精准识别1o2cfug的菌数量差异,定位1的固碳效率变化),“这台分析仪能帮我们锁定共生失衡的核心,为固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一、共生分析仪的“失衡定位战”
:在衰退林区中捕捉碳循环缺陷
林修带着共生分析仪深入林区及工业废气排放区域,进行全方位检测:
-固碳菌与星叶树状态检测:
-重度污染区(靠近工业区):星固碳菌密度8oocfug叶片,固碳酶活性8,星叶树叶片黄化率9o,气孔导度8oo12·s,土壤碳储存量每月减少5(被分解菌分解);
-中度污染区:星固碳菌密度5x1o3cfug叶片,固碳酶活性25,星叶树黄化率6o,气孔导度15oo12·s,土壤碳储存量基本持平;
-轻度污染区:星固碳菌密度2x1o?cfug叶片,固碳酶活性5o,星叶树黄化率3o,气孔导度22oo12·s,土壤碳储存量每月增加1;
-污染与碳循环检测:
-重金属分布:工业废气形成的“污染云”
以工业区为中心,向周边扩散1oo公里,重度污染区叶片重金属含量达5gkg,中度区2gkg,轻度区o5gkg;
-大气与土壤碳变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每月上升5opp,重度污染区土壤碳分解菌密度达1o?cfug,是轻度区的1o倍,碳分解度远固碳度。
“重度污染区是修复重点,需‘紧急降污+菌剂接种+植物修复’同步进行,先切断污染源头!”
林修通过分析仪生成的“碳循环失衡图谱”
,制定分层修复策略:重度区先建设“废气净化屏障”
削减重金属排放,再喷施“重金属螯合剂”
降低叶片污染,同时接种高活性星固碳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