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能量-生态联合测绘”
,通过升级后的“多源能量分析仪”
与“生态监测仪”
,精准掌握光海能量配比、生态系统状态及时空波动数据:
-能量失衡数据:新域光海的8种本源能量占比严重偏离标准值——星落能量占比从12飙升至28,星枢能量占比从13降至5,其他6种能量占比也出现不同程度波动,导致光海的“能量共生循环链”
断裂;
-生态受损情况:跨宇宙共生植物中,依赖星枢能量的“星枢蕊”
枯萎率达9o,混合能量滋养的“共生蕨”
枯萎率6o,仅依赖星落能量的“星落草”
存活状态较好;新域内的跨文明微生物(分解光海杂质的关键生物)活性下降7o,导致光海杂质堆积;
-时空影响范围:能量失衡引的时空微扭曲集中在新域Ω的核心聚居区,扭曲强度为o3-o5级(常规安全值为o1级以下),主要影响跨宇宙通讯与能量传输设备。
基于测绘结果,团队绘制出《新域Ω能量-生态失衡图谱》,明确修复的核心目标:将8种本源能量占比恢复至标准值(每种能量占比11-14),重建“能量共生循环链”
,同步修复受损生态与时空结构。
星禾在修复方案研讨会上强调:“新域Ω的异变是‘多源能量融合’的典型挑战,修复不能只盯着单一能量,必须实现能量、生态、时空的协同恢复。”
第二步:多源能量平衡——重建光海的“能量循环核心”
团队先启动“多源能量平衡系统”
,通过三项技术手段调节光海能量配比:
1能量分流与补充:在新域光海周边布设“星落能量分流装置”
,将过剩的星落能量通过跨宇宙能量导管输送至星落宇宙的能源短缺区域;同时,启动“星枢能量补充器”
,从星枢宇宙调取稳定的星枢能量注入光海,逐步将其占比提升至标准值;
2能量共生循环重建:星瀚宇团队研“多源能量循环阀”
,安装在光海的能量交汇点——阀门内置8种能量的“适配芯片”
,能自动调节每种能量的流动度与融合比例,重建“能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