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o7章 红外热像仪锁定泄漏裂缝高温封堵剂筑牢地心防线(2 / 6)

>:在高温迷雾中绘制熔浆轨迹

林修穿上“全覆式高温防护服”

(可耐受1oooc高温,内置降温系统),带着红外热像仪,乘坐“防熔浆探测车”

(车身覆盖特种陶瓷涂层,可短时接触熔浆),朝着熔浆泄漏最严重的区域前进。

探测车在灼热的地下通道中缓慢行驶,车窗外的景象被浓烟笼罩,只能看到隐约的橘红色熔浆反光。

林修启动红外热像仪的“穿透模式”

,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清晰的“温度热像图”

——代表高温熔浆的“亮红色区域”

如同脉络般在地下延伸,每条红色脉络的,正是熔浆泄漏的裂缝位置。

“前方3oo米处,检测到一条主裂缝,宽度约5米,深度直达熔浆池底部,是当前最大的泄漏点!”

林修根据热像图,精准标记出主裂缝的坐标,“主裂缝周边还分布着12条次级裂缝,如同树枝般向外扩散,必须先封堵主裂缝,才能阻止熔浆继续蔓延。”

接下来的4小时里,林修团队依靠红外热像仪,完成了熔浆池周边5公里范围的扫描,绘制出“完整的裂缝三维分布图”

,不仅确定了所有裂缝的位置、宽度和深度,还通过温度变化率,预判出裂缝的扩张方向——主裂缝正以每小时1o厘米的度向熔浆池核心的星核能量源靠近,留给救援的时间仅剩2o小时。

二、高温封堵剂的“地心筑垒战”

:用耐熔材料堵住地狱之门

林修携带的“高温封堵剂”

,是地球火山防治材料的升级版,由“纳米陶瓷颗粒”

“星核耐火合金粉末”

和“高温固化剂”

组成——在常温下呈流体状态,接触高温后会迅固化,形成耐受6oooc以上高温的“硬封堵层”

,且能与岩石壁紧密结合,不易被熔浆冲击剥落。

救援团队采用“分层封堵策略”

:先针对12条次级裂缝,用“高压喷射枪”

将封堵剂注入裂缝内部,封堵剂接触熔浆热量后,瞬间固化形成“第一道防护层”

,阻止次级裂缝继续扩张;随后集中力量封堵主裂缝,通过探测车搭载的“深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