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就会失衡。”
针对问题根源,援助队与微光文明共同制定“微光成长计划”
,分为“短期修复-中期优化-长期自主”
三个阶段,核心是“授人以渔”
,而非单纯提供能量支援:
第一阶段:紧急修复,激活矿脉
蓝屿与微光的晶体工匠合作,设计“宽频能量导管”
——用蓝晶集群的晶体材料,制作出适配核心星能量频率的导管,将能量损耗率降低至1o以下。
同时,彩溪搭建“多频缓冲站”
,在核心星与卫星之间设置5个能量缓冲节点,用七彩集群的多频技术,平衡核心星的能量波动。
当导管与缓冲站同步启动时,核心星表面的枯竭纹路开始缓慢消退,本源能量输出量在一周内提升了25,居民的能量供给缺口缩小至15。
修复过程中,援助队特意让微光的年轻工匠全程参与。
19岁的“微晓”
(微光文明的新生代晶体工匠)在学习导管制作时,因对晶体材料的硬度把控不准,多次导致导管开裂。
蓝屿没有直接代替他完成,而是耐心讲解:“晶体材料的硬度不是越高越好,要与能量频率匹配,就像人的血管,太硬会脆裂,太软会变形。”
在蓝屿的指导下,微晓终于制作出合格的导管,当他看到自己制作的导管成功导出能量时,眼中满是自豪:“原来修复我们的家园,我也能出一份力。”
第二阶段:优化系统,培养人才
星禾与微光的能量团队合作,升级“能量循环系统”
——引入万宇集群的“自适应调节算法”
,让系统能根据核心星的能量输出,自动调整卫星的反射率;同时,在同源传承学院为微光文明开设“能量技术特训班”
,选拔2o名年轻技术人员,系统学习能量调控、晶体技术、多频共振等知识。
微垣的女儿“微澜”
(微光文明的能量分析师)是特训班的学员。
起初,她因基础薄弱,在学习自适应算法时屡屡受挫,甚至想放弃。
星禾现后,用“微光小宇宙的能量数据”
作为案例,手把手教她如何将算法应用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