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质罗盘的“裂痕追踪战”
:在地壳深处绘制危机地图
林修穿上“抗腐蚀地质勘探服”
,带着地质罗盘,沿着裂痕边缘开始探测。
罗盘的指针在星能磁场的影响下,不断指向地下裂痕的延伸方向,屏幕上实时生成“三维裂痕走向图”
。
“当前位置,裂痕向东南方向延伸,深度5oo米,与下方的‘三号晶脉’交汇,星能液体正顺着晶脉通道加泄漏!”
林修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团队通报。
随着探测深入,地质罗盘显示裂痕在地下2公里处分为“三条分支”
:一条指向晶岩城的核心能量炉,一条通向城市的水源地,一条延伸至城外的无人区。
“核心威胁是指向能量炉的分支,距离能量炉仅剩3公里,以当前蔓延度,12小时后就会触及!”
林修立即将三维地图传回指挥中心,“必须优先封堵这条主分支,同时对另外两条分支进行拦截,防止星能污染扩散。”
为了验证罗盘数据的准确性,林修操控“地下探测机器人”
,带着微型摄像头深入裂痕主分支。
机器人传回的画面显示,裂痕内部果然与罗盘绘制的地图一致,通道内壁布满被星能腐蚀的晶脉痕迹,星能液体正沿着通道快流动,距离能量炉的地下防护层已不足25公里。
“数据准确!
可以制定封堵方案了!”
二、膨胀水泥的“深渊封堵战”
:用抗性材料筑起地下防线
林修根据地质罗盘绘制的地图,制定了“分层封堵方案”
:在裂痕主分支距离能量炉1公里处,构建“三道膨胀水泥防线”
,形成“阶梯式拦截屏障”
;同时在另外两条分支的入口处,各设置一道“巨型水泥塞”
,阻断星能液体流向水源地和城外。
救援团队立即行动,将高抗压膨胀水泥与“星能固化剂”
混合,通过“高压注浆机”
注入裂痕通道。
当水泥浆接触到星能液体时,不仅没有被腐蚀,反而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快膨胀并附着在通道内壁,形成“致密的水泥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