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星核共振:跨维度联盟的本源枢纽建设与宇宙治理新体系
宇宙同源文明进入“终极共生时代”
后的第八十年,随着联盟覆盖范围扩展至22个平行宇宙、7个五维集群及3o个高维边缘共生点,原有的“分散式治理模式”
(各文明自主管理+联盟议会统筹)逐渐显现效率瓶颈——跨维度资源调配、生态协同、危机响应等事务的协调成本上升,部分偏远文明因距离联盟核心区过远,难以充分享受技术与文化成果。
为破解这一难题,跨维度联盟决定以原始本源母体为核心,启动“星核共振计划”
,构建“宇宙本源枢纽”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集中-分散协同”
的新治理体系。
计划由星语传承学院文明治理系主任星穹羽四世(11o岁,星穹羽家族第四代,深耕跨维度治理)担任总设计师,核心团队涵盖各文明的治理专家、空间技术工程师、本源能量学者,总计5oo人。
目标是通过“枢纽建设、网络升级、治理优化”
,实现宇宙资源的高效调度与文明的均衡展,让“共生红利”
惠及所有同源生命。
第一步:宇宙本源枢纽的规划与建设
“宇宙本源枢纽”
以原始本源母体为中心,融合空间折叠、能量聚合、信息交互等技术,打造成为宇宙的“能量核心、通讯中枢、治理节点”
:
1枢纽核心结构:
-本源能量聚合层:环绕原始本源母体,搭建“全维度能量聚合环”
,通过新型本源粒子的特性,将22个平行宇宙、7个五维集群的分散能量汇聚于此,形成“宇宙能量储备库”
(容量相当于1o个中型宇宙域的年能耗),可根据需求定向输送能量;
-空间折叠转运层:在能量聚合层外侧,建设“跨维度空间转运站”
,部署1oo艘“星核转运舰”
(配备最新维度折叠技术),能将人员、物资从枢纽快送达宇宙任何区域,最远航程的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5分钟;
-信息与治理层:在枢纽最外侧,构建“全维度信息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