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 中继诊断仪锁定链路盲区信号中继器重连星际通道(2 / 7)

力盲区遮挡,必须先精准定位频率偏移量和信号盲区位置,再校准模块频率、搭建‘信号绕射链路’,绕过盲区重连网络。”

他从装备箱中取出“高精度中继诊断仪”

(考古时用于研究古代信号中继装置的故障机制,经改造后可检测中继站的信号频率、功率和传播轨迹,精准识别1h的频率偏移,定位1光年范围的信号盲区),“这台诊断仪能帮我们锁定断联根源,为修复方案提供关键数据。”

一、中继诊断仪的“盲区定位战”

:在引力乱流中捕捉信号缺陷

林修将中继诊断仪接入“中继-41号站”

的信号模块,启动“全频段信号扫描”

和“轨迹模拟”

功能:

-信号模块的实际工作频率为752h,与核心网络的8ooh标准频率偏移48h,导致信号无法被核心网络识别;

-诊断仪通过“多源信号反射探测”

,在中继站与核心网络之间的引力紊乱带中,定位出3处“信号吸收盲区”

,分别位于距离中继站3光年、5光年和7光年处,每个盲区直径约o5光年,信号通过率不足1o;

-中继站的“信号放大功率”

因设备老化降至正常水平的6o,即使频率校准,信号也无法穿透盲区。

“频率偏移是基础问题,盲区遮挡是核心障碍!”

林修通过诊断仪的“组网模拟功能”

验证:仅校准频率,信号在盲区的损耗率达9o,无法完成通讯;需在盲区之间部署“临时中继节点”

,搭建绕射链路,同时提升信号功率。

“25座断联中继站的问题高度一致:18座以频率偏移为主,7座同时存在频率偏移和功率衰减,且均受相同的3处盲区影响。”

二、信号中继器的“链路重连战”

:用频率校准+绕射组网重启通讯

林修携带的“星核信号中继修复器”

,是地球通讯中继技术的升级版,具备“频率自适应校准”

和“便携式中继组网”

双重功能:

-频率校准模块:可自动检测核心网络的标准频率,将中继站信号模块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