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o3章 挽天倾(2 / 3)

送给墨翟的,而孔鲤又是孔丘之子。

孔丘是谁?

大商“前”

总兵孔宣转世是也!

阐教的老对手了!

说起来,孔丘与大周也是有缘分的,后者在大周教化封君几千年,让大周君臣和谐。

可姬旅这家伙过河拆桥、翻脸不认,宁可要小人吴起,也不要君子孔丘。

孔丘没有报复,他的儿子徒孙可未必这么想。

父亲受辱,儿子当复!

孔鲤干得一点都不违规,相反很符合儒家“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君子之仇,十世不晚”

的理念。

至于孔鲤是怎么想出这段话的,通天也难以知晓。

下方,新任周帝自认口才不行,只得求助危难之际挽天倾的屈原。

自从大商反击,一路连战连捷,进军大江以来。

整个大周一片人心惶惶,大江以北的封君,要么舍不得封地财富,在被臣民逼迫下不得不投降,要么抛弃封地,带着族人逃入江南。

郢都的臣民们,也是慌乱四散。

六七成的臣子认为大周将亡。

没办法!

就连后院江南都不稳定了,暴怒的凤族、巫族领着底层,直接宣布不再接受周帝诏令。

内外夹攻,形势危急到了极限,比过去吴国精兵偷袭郢都还严重。

上一次只是死了一个大王,没了三十万精兵,但大周底蕴还在。

这一次,从上到下,大周都快崩塌。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

正是这种举国危亡之际,诗家圣贤屈原站出来,以自身圣贤威望、屈族天骄的身份,收拢帝族嫡系、王族分支,组织沿江防线。

大周别的家族、世家还可以投降,但帝族以及三大分支,如何投降?

流放都是轻的!

屈原出列道:“屈原见过墨子,在下诗家圣贤,众所周知,吾先帝坐拥南荒,富有四海,岂是贪鄙造恶之君,只因小人蒙蔽,奸臣巧借先帝名目而贪戾。”

“先帝知错能改,斩小人,诛奸臣,下罪诏,自杀谢罪,以亡者讳,墨子何必纠此不放?”

屈原悲愤道:“难道吾先帝现已自尽,难道还不足以谢罪?非要我大周上下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