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二章 颁奖礼(3 / 7)

刹那灿烂 亨依尔 3427 字 3天前

自语般的接着说道:“我想大家的答案会有一定的偏差,但多数人应该是还在想着传道、授业、解惑这些。所以我常常想,这种观念可能是千年以来人们潜移默化的所以为的这个理念,只是在当前的这个时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候,它是不是仍然适宜?当然,在这里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也不适宜由我来和我们的同学们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所谓传道并不是我们办学的主要目的,而在过往它可能是,并且是第一位的。但是这个道一旦固化下来,它还是不是道,这个道具体指的又是什么?我想人们很难说得清。而它的地位是如此重要,那么它又是否能够配得上它所处的地位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吧。要是我们把它说成是教书育人或许该会更合适一些。以教书为主,以育人为辅,主次分明。教书好说,说是所谓的授业和解惑也行,但和以前的意思会有所偏差。以前师傅教的是徒弟,先生教的是学生,虽然这两种说法是不同的,但本质上是差不多的,就是把自己的绝活教于人,一般说来都是很私人的东西。然而我们现在却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不但要教给大家我们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也更要把已经固化下来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家。思考和理解是我们自己的,但这文化知识并不是,它属于所有人,只是想要触及它你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就像你如果想要吃树上的果子,往往要凭借梯子登高一样,或者你有爬树的本事。过去人常常有讲: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说明了什么?我想大家自也会有一些思虑,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但我还是想强调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这种教,大家却不会有这种顾虑。可能会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这有什么区别吗?确实是没有的。然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就是时代这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过往时代的一些理念并不适合于我们当前的这个时代,尤其是在我们教育系统。”

    “大家照本宣科,传授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而书本又不限于经史子集这些,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实物。不讲绘画、音乐、劳作等等这些,就是国语的教法也异于以往,往往交给大家的除了如何做之外,还会让大家学会去欣赏,就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各种美。至于说育人,每个人的对此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