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30章 发酵与意外(2 / 4)

走顾廷烨和盛长柏后,盛明兰挽着赵世安的胳膊,说希望他们明年都能高中。

    对此,赵世安只是笑了笑,他和盛长柏肯定会中的,可顾廷烨注定要落榜了。

    他的“好大哥”顾廷煜早就在外放出风声,说顾廷烨认为官家对杨无端太过刻薄、毁了他终身。

    杨无端才华横溢,诗词俱佳,可赴京赶考却屡试不中,最后沉迷于花街柳巷之中,还作了一首词发牢骚,大意是“中举及第不如寄情花楼”。

    科举取仕是朝廷的国策,杨无端这话传到官家的耳朵里,官家自然心中不悦,直到杨无端五十岁那年才让他中了进士。

    顾廷烨仰慕杨无端才华,十二岁那年在书房练字时发了一句牢骚,被他的“好大哥”顾廷煜记在了心里。

    顾廷煜自幼体弱多病,十分忌惮同父异母的顾廷烨,所以最近把这件事儿传了出去,要坏了顾廷烨的科举之路。

    这件事儿怕是已经传到官家的耳朵里了,依照原故事线,顾廷烨肯定是中不了的。

    赵世安没有出手干预的想法,一是他没有什么好办法,二是他想让顾廷烨吃个惨痛的教训,将来好收服他。

    ...

    时间一天一天地往前过着,随着春节越来越近,汴京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与此同时,汴京的文坛之中也刮起了由《资治通鉴》引起的旋风。

    由于《资治通鉴》的字数太多,国子监下辖的刊印书局只完成了周纪篇(五篇文章)和秦纪篇(三篇文章)的活字印刷排版,所以便先行刊印了这两大篇,足足刊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