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对于交州牧士燮,今岁被自家明公刘璋举荐为交州牧的人物,孟节对其是即未蒙面,也没有书信往来,可谓是一概不知。
然今日见着士燮送到长安的贺岁之礼,孟节对士燮的品性有了一二认知,他自认士燮当是一个大大方方的人物,不然也不会送上这么多的礼品来。
荀攸轻笑了一声,他向惑然的孟节解释道:“往者交趾不过一刺史部,非有州名,乃是明公上表以交趾为交州,而后又上表,表奏士燮为交州牧,可谓恩情深厚。”
“如今看来,士燮乃是知礼并懂得回报的人,所以才递上如此多的贺岁礼品,此所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也。”
“当不止于此。”长史王商手中拿着士燮亲笔贺表,明示众人道:“士燮递来的贺表上言,以明公为海内英杰,有命世之才,表中有归效之意,俯首之词,可见士燮有意归顺明公。”
“若是袁绍、曹操也这般识趣,天下就可无事矣。”上首的刘璋打趣了一句,赢来了一众文武的笑声。
识时务,真俊杰。这是刘璋给士燮的评语,士燮和其昆弟担任着交州各郡的郡守,掌控着一州的权柄,管辖的地方偏在万里之外,而士燮没有因自擅威权而嚣张跋扈,反倒是做小伏低,言辞卑恭,这不是识时务,就没人识时务了。
刘璋斟酌了一二,他决意对士燮这幅恭敬的态度做出积极的回应,一来他亲笔书写了一封文书,接受了士燮的投效之意,并在文书中好生抚慰士燮,二来,对于士燮进贺如此多的珍奇,他自是要给出回报,向士燮寄去蜀地和关中的特产,以表对士燮的尊重。
处理完了士燮的事情,刘璋关注起了上庸的情况,自从兴平二年被他从汉中驱逐,天师张鲁遁逃到上庸,和上庸申氏媾和在了一起,藉此成功在上庸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