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是在宫外别宅,甚至还不是在离宫别苑,出生和长大的;因此,在相应的身份和血统上,同样充满了令人质疑的不确定性。如果,身为事实上公室当主的少君/江畋,不想承认她们的身份和地位的话。
毫无疑问在公室麾下,也有的是人愿意代劳,设法将其扫地出门;乃至是悄无声息的消失,以绝任何的后患。这并非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那些格外讲究家门血统的诸侯外藩之间,也并不会引起太大的非议和质疑。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结局和下场。虽然,无论在朝廷的法度,还是宗藩条例/大礼议中,已然废除并且明令禁止人殉;但是架不住边远莫及之处,一些堪称父慈子孝的继承人,让父妾侍婢们伤心过度或郁郁而亡。
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陪葬山陵;或者被迫留下“遗言”,自愿葬入棺椁之侧。还有一些特别恶德昭彰,或是悖逆人伦天良的蕃嗣;则会迫不及待的提前侵占,其中尚且年轻貌美、姿色犹存之辈,行那烝庶聚廛事。
而在此期间,也曾发生过许多惨绝人寰,或是亲伦破灭、恩怨仇杀的不忍言之事;乃至由此造成家门的内乱,藩邸的分裂;乃至是严重的血脉问题和继承危机。前前代通海公身后的夷州诸子争位之乱,就似与之相关。
虽然,在朝廷扶持下,随着当代通海公的回归,最终将一切拨乱反正,重归太平。但是那些不幸被迫卷入诸子争位,诸如宫眷、臣家之女,在动乱中遭遇的惨祸;却才过去不过二三十年;尚在许多老人的记忆犹新中。
因此,能按照国朝的惯例,被打发到相关的庵堂、女观,在诸事清净、空乏单调中了却余生;已然是不错的结局了。若能因此留在公室所属的别苑、离宫,或是庄园中,低调淡泊的供养天年,更是难得的福气和幸事。
因此,籍着这回进宫,与弥留之刻的通海公,见上最后一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