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非乡 第六百二十九章 地方(3 / 6)

唐奇谭 猫疲 2867 字 3天前

大事项的交付回执,还有具体期限的约束和逾期的评定奖惩。甚至连晋升和左迁,都要参照上官、下属和治民口碑。

    这样虽然依旧不能免除,官场中残留的部分弊端和症结,但是却相对成功的提供了一个保底下限。也就是说,除了一些优养的闲职外;本身实在太过拉胯的废物,很难通过单方面的提携平步青云。

    又比如地方官府和豪姓大户,真的不敢过于凌逼小民和盘剥过甚,甚至连驴打滚的套利贷,都不得不收敛了许多。因为,这些受欺压的乡民百姓,虽然不敢对抗官府和胥吏,却是可以逃亡外乡的。

    要是过去逃亡也就逃亡了,但是现在有着诸多海外的分藩诸侯,就等着吸纳来自中土的流亡人口;在各种钱财和利益开道之下,他们几乎是无孔不入的渗透道内地各处,更有逐利的商人为之张目。

    更别说,还有一些在海外发达的同乡,名正言顺的衣锦还乡之后,顺带四下串连以提携为由,拉走不少左邻右舍的乡党;甚至官府和大户都不能公开阻挠,因为此辈往往拥有相应的官身和士爵。

    因此,如果在一个地方盘剥压榨过甚,或是用利滚利将人逼得走投无路;轻者就一夜之间抛下田地和债务,举家潜遁在外。重者在海外同乡的鼓动下起来闹事,博弈到最后的结果都是得不偿失的。

    无论是抛荒土地还是户口流失的责任,最后朝廷的板子还是会落在,这些治理不力的父母官身上。而对于豪姓大户而言,无论是无人耕作收取租佃,还是放出多年的债务无法追回,都是亏大发了。

    再加上来自海外诸侯藩属,大量廉价粮食和物产的倾销、冲击;国朝就算遇上灾荒,大规模饿死人的概率也不大了。也逼得曾经曲断乡里、把持民生的豪姓,不得不做出改变和退让以为维持现状。

    因此牛守吏在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