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反对,不代表赞成,不明着反对,不代表着不会使小手段(2 / 3)

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不是吗?

    既要又要就会什么都得不到,搂住自己能够搂住的,搂不住也不要勉强,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的。

    崇祯元年四月九日,大明各地举行了武举乡试,选出了七百名武举人,较历年人数翻了三倍。

    五月二十八日,京师会试,报名的武举人近三千人,达到了历年武举的巅峰。这三千人里,只有一百二十人通过了会试。

    按照以往的规矩,会试通过就是武进士,就可以获封武职了。可惜如今他们却还要经过殿试的考验,还有可能被淘汰。

    武进士们没有像文举贡生一样放任自由一个月,而是被带到了京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殿试考核从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他们每个人可以分到一百名三千营的步卒,他们要训练这一百步卒,用于参加一个月后的比试。比试的结果,对于他们能不能保住进士的称号至关重要,还影响着排名。

    前五十组的士卒,则可以加入京营选锋,享受足额粮饷待遇,剩下的只能回去继续挨饿。

    朱由检一鱼两吃:既要考验武进士的带兵、练兵、指挥能力,还顺便白嫖一批精兵。

    其实朱由检还想公开比赛,邀请百姓参观,卖门票搞博彩圈钱的,但想想还是太轻佻了,时代容不下这样的先进版本。

    五月,夏收开始,江南大丰收。苏州府“稻大熟,亩收三石”;松江府“夏收麦,秋收稻”,麦子熟了。

    北直隶的冬小麦开始收割,山东“五月麦熟,农忙遍野”。两广因为旱灾粮食减产。四川、湖广、江西、福建……

    无论南北都是一片丰收景象,除了倒霉蛋山西、陕西,各地的收成都很不错。

    徐光启说:“北土秋成,视夏收尤重,若秋潦失收,则民必饥馑。”

    在天灾背景下,原本最为重要的秋收受灾害影响尤其严重,反倒是作为补充的夏收不太受灾害影响,收成稳定。

    这次夏收丰收令得朝廷上下振奋,半死不活的朝廷财政就指望着这次夏收回一口血了。

    朱由检也很高兴,但是他现在发愁的是,夏收的粮食怎么样才能运到北方。依靠腐朽的漕运系统吗?他觉得海运才是出路,也不知道袁崇焕、熊文灿什么时候能够搞定郑芝龙那厮。

    六月,王在晋带兵沿着京杭大运河转了一圈回来,将河漕运总督崔文升逮了回来,把去年秋收滞留的二百万石粮食拖了回来。只不过这二百万石粮食都被替换成陈粮,甚至是发霉的粮食,喂马都有可能拉肚子。

    朱由检对于王在晋有些失望,他终究是个传统文人,难道所谓的百万漕工真就那么坚不可破吗?!

    这次夏收的意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