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并封孔均为褒成侯,食邑两千户。
孔均是孔霸的嫡长一系(长子长孙嫡传)。
追谥孔子,封孔子嫡长一系为侯,这当然都是政治拉拢。
而孔家给出的回报,是全力支持被视为‘圣儒’的王莽,列在劝进王莽名单第一位的,就是曾任大将军加丞相的孔光。
——当时孔光刚刚去世,但他的名字依然出现在了劝进表第一位,追谥孔子这事对孔家子弟而言确实是必须回报的……
孔光是孔霸的第四子,是当时的士林领袖,受封博山侯。
而王莽封孔均为侯,就同时造就了两个孔氏侯府。
一个是孔光的儿子孔放,袭爵博山侯,这一支势力极强,在鲁国、济南等地,但却是分支。
一个是孔均的褒成侯,住在雒阳,这才是孔家长房嫡出的主支。
王莽称帝之后,由于其政策对世家大族不利,褒成侯孔均辞官还乡,表现出不愿再与王莽合作的态度,被王莽削了爵。
而袭爵博山侯的孔放做了什么,不知道……
但他父亲孔光名列劝进王莽第一位,孔放怕是很难回头的。
反正光武帝击败王莽‘拨乱反正’之后,孔放一族最终被记为‘无子’,博山侯一门‘绝嗣’,博山侯国废除(博山属济南郡)。
孔光、孔放一门,当时几乎可以算是天下第一的士族领袖家族。
孔光集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