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济南来的名士(2 / 11)

    颍川士族太多,遍地都是党人,士族势力太强。这些年清流与宦官势不两立,宦官家族在颍川发展限制太大,张奉便举家去了河北置办产业。

    而郭家则刚好相反,郭家原本世居河北,但因其长期控制漕运枢纽,所以颍川士族接纳了郭家子弟在颍川置地安居。郭图也被颍川太守阴修辟为上计吏,成了颍川名士。

    其实这也是生意,郭家买到的是认同和名声,这是士人的前程。

    在郭家码头被抢后,张让的儿子张奉很懂事的给了张郃不少钱粮劳军。

    张奉是明白的,很少有士族愿意来救援宦官的家族,张郃能来支援,那就确实应该给些钱粮引为援助。

    其实和太监家里做生意还是挺痛快的,这生意也是分期付款,按月支付。

    收得也不多,按其族内人数,每人每月交五斗粮(约三十斤),这也差不多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口粮。

    这和收人头税的方式是一样的,只是不收钱,只收粮。

    这种收法,当然是为了促使冀州豪族不要聚集太多人,以免黑山军打不动导致后续业务不好做……

    同时,如果谁家少报人口,黑山军也能让其家中只剩下他们报的人数……和朝廷收人头税一样公平。

    一人五斗,这对张奉而言确实不多,他家人口本来就不多,把家里的门客仆从婢女等全算上,一共也就三千多人。

    养私兵本就要耗费粮食,而且还得花钱置办装备支付军饷,如今能用合理的价位换来援助,那就是该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