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杨招娣,又进到房子里取出一袋米,“那两斤粟米是还给亲家的,这里有十斤粟米,是我感谢亲家在我困难时候伸出援手的谢礼,明天你就回去,把米给你爹,请他们来家里吃顿饭。”
杨招娣急忙道:“公爹,这两斤粟米我要了,这十斤米,太多了......”
“我还嫌给的太少了。”赵正不觉得自己是好人,但危难处见真章,杨家的情况只会比赵家更差,即便如此,还愿意从牙缝里扣出两斤粟米接济,这是恩情。
其二,儿子战死后,杨家人上门帮忙操持,这也是恩情。
其三,儿子死后,杨家人并没有让杨招娣回家,这也是恩情。
如果杨家人来闹,赵正根本没有任何理由留住杨招娣。
也就是前身不知好歹,亲家帮忙操持丧事,他还觉得人家是来喧宾夺主的,还跟杨爹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既然现在家里好起来了,能帮一把他绝不吝啬。
他也需要在其他村子扶持一个人当自己的眼线。
那么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自己亲家呢?
“招娣,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之前亲家来帮我操持丧事,我还跟他吵嘴,现在想起来,很是后悔!”
“这样,他还愿意借粮食给我,我心里感激的很。”
“以前是我没能力,现在我有能力了,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就不会让亲家饿着。”
杨招娣瞬间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