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里了,密码只有我知道。”余时苍的声音透着一丝决绝,“它给我的感觉,比埃博拉毒株还…危险。”
拨通林渊的电话时,背景音截然不同。没有仪器的嗡鸣,只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寂静,以及偶尔响起的、极其微弱的电子脉冲音,像某种深海生物的心跳。
“林工,打扰,我是凌锐,雾零港一院。关于那份能谱报告…”
“凌医生。”林渊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泓深潭,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我一直在等你的电话。那枚‘小东西’,掀起的波澜可不小。”背景里传来细微的键盘敲击声,一个全息投影的光晕似乎隐约透过听筒映在凌锐眼前。
“同位素异常,”凌锐直奔核心,“报告说锡同位素比值偏离天然分布?”
“严重偏离。”林渊的语调没有起伏,却字字千钧,“12Sn\/11Sn的比值,比地球上任何已知锡矿的天然丰度低了7.3个标准差。这意味什么?要么是来自一个锡同位素组成完全不同的星球——当然,这太科幻了。要么…”他停顿了一下,键盘声也停了,“…是经过了极其精密的、工业级规模的人工同位素分离。后者的技术门槛和能耗,远超当前人类能力。”
凌锐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还有那些磁性纳米颗粒?”
“Fe-co-Ni合金,尺寸10-50纳米,分散在青铜基体的裂隙中。”林渊的叙述精准如扫描电镜成像,“它们与主体青铜没有冶金结合,像是后期‘播种’进去的。更奇特的是它们的磁矩排列…高度有序,并非随机弥散。初步建模显示,在特定电磁场环境下,它们可能构成一个…微型谐振阵列。”他似乎在斟酌用词,“非常像某种…生物兼容的微型天线或传感器。”
“3.4Ghz的电磁振荡…”
“微弱,但协调。”林渊立刻接上,“我们尝试用低功率射频源在体外样本诱导,捕捉到了极微弱的响应信号。频率…恰好处在文献报道中,人体经络系统某些‘高频能量传导’的假说频段内。”他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凌医生,那层生物矿化界面(ca-p层)完美得令人不安。它像一道桥梁,让冷硬的金属与活体组织‘交谈’。这不是被动植入,是主动融合与调控。设计者对人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