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雍正十一年,岁在癸丑,殿试大比。金榜上墨香未褪,张若霭的名字便赫然列于二甲之首,赐进士出身。未待他自翰林院散馆,圣旨已下,特授编修之职,恩宠有加。彼时,御批亲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又召入南书房行走,张若霭心头既惊又喜,深知此乃天恩浩荡,却也暗感朝堂险恶,风云莫测。
入直南书房后,他每日伴驾草诏,批阅奏章,笔走龙蛇间,文采与书法俱佳,渐渐崭露头角。数年后,他由礼部侍郎一路擢升,最终官居礼部尚书,恩赐袭爵,衣锦还乡之时,族人皆叹其少年得志,风光无限。
然而,张若霭于书画一道,更是天赋异禀。他尤擅花竹、禽虫之绘,初宗王毂祥,继而又取法周之冕,将两家笔意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每每一卷在手,他总是凝神屏息,以细笔勾勒,淡墨晕染,力求形神兼备。观者无不称其画意清新,生气盎然。
除却仕途顺遂、艺苑淹通,张若霭更有幸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目睹宫中秘藏书画精品,眼界大开。他亲手鉴定、记录,于字里行间流露对前人杰作的倾慕与敬畏。
乾隆十一年,帝命西巡,张若霭亦在其列。一路风尘仆仆,眼看江山秀丽,正要回程之际,却忽感风寒入骨。圣上念其勤勉,许他先行回京调养。岂料归途之中的马车颠簸,竟成了他此生绝响。年方三十四,这位天赋异禀的才子便病殁京邸,朝野震动,噩耗传遍江淮。
帝哀其早夭,赐谥“文信”,聊以旌表其一生功绩与才华。而张若霭生前所留诸作,诸如《岁寒三友图》之清逸、《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精妙、《仿王元章疏影寒香图》之传神,皆赖《石渠宝笈》记载,得以千载之下,传诸后世。
“这么有名的人不知道?你们俩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贾老板瞪大了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秦浩峰和柱子,“这张若霭啊,当年也是名噪一时的人物,你们竟然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