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一员,而是一个能够站在更高角度分析问题的人。这种位置的转换,需要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
这一步,不再是刚才那种融入人群的姿态,而是带着一种清晰的界限感,重新划定了楚河汉界。
陈阳有意识地让自己从“我们”变成了“我”,从参与者变成了观察者和分析者。这种转换,不仅改变了他与人群的关系,也改变了整个现场的权力结构。现在,他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主动的引导者。
“好,替亲戚来的,也算一份心。”这句话,陈阳说得很轻松,仿佛真的不再追究那几个人的身份问题。
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压过了现场的嘈杂,带着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剖析意味。陈阳有意控制着自己的音调和语速。太大声会显得咄咄逼人,太小声又会被忽视。他选择了一种穿透性很强的中等音量,配合着沉稳的语调,营造出一种专业、理性的氛围。
但这种“放过”,实际上是一种更高级的战术。他用这种看似宽容的态度,让所有人放下了戒备,以为他要转向别的话题了。
他先轻轻放过,不再纠缠,这种做法让那几个“热心亲属”稍微松了一口气,也让下岗工人们觉得他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但陈阳心中清楚,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他在蓄积力量,准备发出真正的致命一击。
旋即话锋猛地一转,如同利刃出鞘。
“但不管是谁来,目的是什么?是想解决问题,找个饭碗,还是只想把大家的饭碗一起砸了,谁都别吃?”这句话,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精心选择。“饭碗”这个词,直击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在这个经济转型的年代,饭碗就是生存,就是尊严,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