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0章 确定为真迹,但它能参拍么?(4 / 6)

bsp;   “这幅《潇湘竹石图》来历可不简单,它是流传有序的苏轼真迹,画上包含了元明26位名家的题跋,字迹多达3000余字。”徐老说到这里,眼神中流露出些许自豪和感慨,“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湖南收藏家杨元祥,时间是元统二年,一直到明嘉靖四十年,这幅画才停止了流转。”

    这幅画太长,这就是画的内容。

    “到了近代,《潇湘竹石图》几经辗转,它的收藏者有两位,一位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另一位则是著名的学者、收藏家邓拓先生。”

    1961年,邓拓先生获得了2000元稿费,再加上他变卖了手中24幅珍贵古画所得的款项,终于凑够了购买《潇湘竹石图》所需的资金。在当时京城著名的荣宝斋的牵线下,邓拓先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幅苏轼的真迹。

    这幅画的题跋近十米长,所以只能挑一部分题跋看看

    1964年,邓拓先生决定将自己多年珍藏的古画无偿捐献给国家,他请来了好友,著名书画家许麟庐先生帮忙,从自己收藏的众多古画中精心挑选出144件精品,其中就包括这幅弥足珍贵的《潇湘竹石图》。

    每一幅画作,邓拓先生都亲自盖上了自己的收藏印,表达了对这些艺术珍品的珍爱之情。这些珍贵的书画作品最终无偿捐献给了华夏美术家协会,而《潇湘竹石图》则被送往京城华夏美术馆珍藏,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供世人欣赏。

    听完徐老这番讲述,大部分人都微微愣了一下,他们沉浸在邓拓先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中,而坐在一旁的许利民则抿了抿嘴,显然,他听懂了徐达徐老这番话背后的深意。

    能感觉出来有多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