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发现一个?!这个是什么?”
说“又”,是因为昨天他们从一份混凝土浇筑方案中看到了中热水泥。
大家都知道,水泥在水化时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内部温度升高,若内外温差较大便会产生热应力,引发裂缝甚至结构破坏。
桥墩和水坝之类的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因为是在水中施工,又需要大规模浇筑混凝土,最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所以行业内有“十坝九裂”之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中热、低热水泥。
A国在修建胡佛大坝时曾做过实践,也制定了技术指标,但因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失败。
咱们国家从前几年开始研究这个,但受限于碱含量高和硫铝酸钙化问题,也还未能实现突破。现在通常的做法就是浇筑时往混凝土里加冰。
乔黛昵的新方案却用到了中热水泥。很神奇。
韩蜀把今天的发现抽出来给他看:“钢混剪力墙大模板施工。”
“大模板?”钢混剪力墙秦立桓知道,大模板施工他还没听说过。
这方面菁莪倒是知道,但她不知道现在还没有这项技术,更不知道这项技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为什么让他们来看资料,原因就在这里。
韩蜀解释:“看图示是用全钢大模板和木板组合,预制和浇筑配合,完了再用脱模剂脱模。但我感觉需要配置钢管支撑和碗扣架,否则无法固定成型。”
“全钢?!”秦立桓吃惊,钢材多珍贵啊,哪是说用就用的?说道:“手笔是不是也太大了点?不考虑成本吗?”
“不仅成本,钢混剪力墙适用于高层建筑,水电站不适用,用也只能用在配套工程上。不知道她在想什么。”韩蜀说。
他已经被这个乔黛昵整糊涂了,一项新技术挨着一项新技术,但每一项都不完整,每一项都不考虑适用性。
移花接木似的,一点不考虑是否能成活。
就像是不懂事的孩子,把大人的首饰全折腾坏了,又披挂到了自己身上出去显摆一样。找打。
梅严庭把资料往桌上一砸,“所以我说是技术堆砌嘛。”
他们三人说话,菁莪一直在旁边静听,脑子里好像闪出点什么,倏忽又不见了,攥拳一下下轻敲太阳穴。
韩蜀问她怎么了,“累了?你回去休息。”
菁莪摇头,“不是,我就觉得哪里不对。咱们捋一捋啊,
梅严庭,你说她是技术堆砌,那她堆砌这个干什么呢?
又不是学生写毕业论文不会写了,东抄一句西抄一句,抄来抄去没有主题,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乔黛昵设计这个方案,是想要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这些新设计,无论哪一项完善好了都够她立功受奖的了。
啪啪啪四项发明拿出去,什么奖她拿不到?连升数级,晋升为高级工程师都有可能吧?干嘛非把这些东西全都堆砌到一座水电站上呢?
搞技术大杂烩,一锅鲜?佛跳墙?”
梅严庭哼笑:“佛跳墙,佛气死!要把技术分项拿出来,要么需要写论文,要么组织论证会,东西是她剽窃的,她敢吗?”
秦立桓跟话:“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即使敢,她也发不了论文、组织不了论证会。
可是,她从哪儿剽的呢?桩基技术、隧道技术、中热水泥,算是有迹可循。剪力墙大模板咱们还都没听说,她从哪儿知道的?”
梅严庭:“这个不难解释,咱们没见过不等于没有,或许是正在研究中的呢?也或许是国外已经有了呢?
桩基技术和隧道技术,外界不同样不知道?
若不是她把方案送到了这里,又碰巧咱们都在,肯定也发现不了问题。”
梅严庭的解释有道理,可菁莪还是觉得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