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镇装配车间里,经过近快半年的改造和全县之力的投入,昌平第一机械厂早已脱胎换骨。
厂房扩大了,工人增加了,从最初东拼西凑修复几台旧机器,到如今初步建立起一套基于新理念的生产体系。
车间内,锻打声、切削声、敲击声日夜不息,空气中混杂着浓重的机油味、铁屑粉尘以及远处燃煤锻炉飘来的烟火气。
罗重文在陈朝阳和郑春秋教授的陪同下,走过略显杂乱却秩序井然的作业区。
司令员的目光鹰隼般扫过每一个角落,步履沉稳,带着战场指挥官审视阵地般的专注。
他在一台刚刚完成组装的“昌平-1型”拖拉机前停下。
手指没有去摸光鲜的漆面,而是直接抚向煤气内燃机外壳上一道道焊接缝。
指关节在几处关键焊缝上用力叩击,发出“铛铛”的脆响。
“嗯?”罗重文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蹲下身,几乎将脸贴到焊缝上,仔细审视那虽然不够细腻但异常笔直、均匀的接口,又用掌心感受着整体的平整度。
他站起身,看向身旁因紧张而额头冒汗的厂长,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
“这焊缝的成型和均匀度,比我想象中好得多!太原厂的老工匠单论手艺或许更精,但你们这种一致性,怎么做到的?”
“报告首长!”厂长挺直腰板,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这全靠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