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这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队伍,在严寒、黑暗和潜在威胁的夹缝中,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日益精进的技艺,顽强地向北挺进。
没有土匪的袭扰,但这场与时间、与自然、与隐蔽性进行的无声较量,其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一场战斗。
安东,这座依偎在鸭绿江畔的边境小城,在50年10月的寒风中,已彻底褪去了往日的宁静,变成了一座巨大充满紧张与焦灼的战争枢纽。
陈朝阳的“昌平后勤团”车队,在经历了辽西走廊风雪与侦察机的双重考验后,于10月18日午后,带着一身泥泞冰碴,
终于抵达了安东城郊的指定集结区域一个由废弃工厂和仓库临时改建的巨大兵站。
眼前的景象,让即使是经历过解放战争大场面的陈朝阳,也不禁心头一沉。
数不清的部队番号混杂在一起。
刚从火车上卸下装备的战士,背着沉重的行囊和枪支,在军官嘶哑的口令声中匆匆列队,面容疲惫却眼神坚定。
更多的则是等待渡江的部队,密密麻麻地挤在仓库屋檐下、围墙边,靠着背包抓紧时间休息,呼出的白气连成一片。
成捆的棉衣、堆积如小山的炒面袋、一箱箱弹药、拆卸开的火炮部件……
各种物资杂乱地堆放在露天场地或简易棚屋里,许多仅用油布草草覆盖,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负责搬运和清点的后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嗓子都喊哑了。
狭窄的道路上,牛车、马车、独轮车、吉普车、卡车以及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