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劣势。难以迅速调整射界、队形密集易于被我冲击波杀伤!”
“至于那两门无后坐力炮,”李云峰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计算,
“在800米距离上,它们对高速蛇形机动的轻型目标命中率有多高?
等他们的炮手测好距、瞄准好,我的坦克可能已经冲过一半距离了!
恐惧源于未知,而一旦交火,比的就是谁更狠、谁更快!”
最后,他做出了结论,语气斩钉截铁:
“所以,我的看法不变:冲过去!
只有贴上去,搅乱它,我们才有生机,才能为主力创造最好的攻击条件!
撤退和试探的风险,远大于果断突击的风险!
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个‘勇’,是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在电光火石间做出最有利于全局的决断!”
李云峰的这番回应,不再是单纯的方案陈述,而是一场充满战斗气息的战术辩护和反推论。
他直接指出了保守方案和折中方案中潜藏的巨大风险,并将自己的方案上升到了“为了全局胜利必须采取的积极生存手段”的高度,完美呼应了陈朝阳即将阐述的“主动性”理论。
他的发言让课堂上的火药味更浓,思想碰撞更加激烈。
“很好!”陈朝阳的声音打破了浓烈的思想碰撞,他首先环视全场,肯定了之前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