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砥柱裂痕,孤帆远影(1 / 4)

    九间殿议事之后,商朝这台庞大的机器,在一种极其别扭的合力下,开始艰难地运转起来。

    闻仲的军令如同凛冽的北风,迅速刮过边境各关卡。戍守的将士们明显感受到了压力,盘查严格了许多,对往来商旅,尤其是与西岐方向有关的,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几个与西岐往来较为密切的小诸侯派来的使者,在边境受到了刁难和长时间的滞留,怨气自然传回了各自国内。

    闻仲的铁腕手段,暂时遏制了明目张胆的物资和人员外流,但也如同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高墙,将一些原本可能争取的中间派诸侯,推得更远。

    与此同时,苏妲己推行的怀柔之策也在缓慢推进。她选派了几名能言善辩、且对天工院技术有所了解的官员作为特使,携带部分棉布样品和改良农具的图样,秘密出使崇侯虎、鄂侯等诸侯国。

    特使们避谈政治忠诚,只强调互利互惠:商朝愿意以优惠价格提供御寒佳品棉布和提升农业产量的新技术,换取诸侯国在粮食贸易上的合作与稳定。

    然而,效果并不理想。这些诸侯对商朝中央戒心深重,西岐提供的利益更为直接,且闻仲的边境封锁政策让他们感到不安,大多采取了观望甚至敷衍的态度。

    朝堂之上,短暂的“合作”表象下,裂痕日益明显。每次商议国事,闻仲必强调军备、边防、纪律,主张集中一切资源强化武。

    对苏妲己提出的任何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的民生或技术项目,都持审慎甚至反对态度,认为那是“缓不济急”,分散力量。

    “如今强敌环伺,当倾举国之力,锻造利剑!而非耗费资源于织布耕田!”闻仲在一次关于是否扩大龙尾车制造规模的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