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二十五年十月底,北荒的风虽仍裹着沙砾,却已少了几分刺骨的寒意。
此时的三国皇宫,正因苏玉的存在,掀起一场关乎民生的变革——
……
晏国皇田的田垄里,新收割的小麦堆成金黄小山,麦粒饱满得压弯了竹筐。
御厨捧着刚磨好的白面粉,快步冲进太和殿,声音里满是兴奋:
“陛下!太子妃娘娘给的麦种太神了!一亩产粮比寻常麦种多三倍,磨出的面粉还带着甜香!”
晏林辞坐在龙椅上,手里捏着苏玉亲笔写的《高产粮种植说明书》,酷似晏沉的桃花眼里笑意舒展不少。
他摩挲着纸页上工整的字迹,对身旁的丞相王林道:
“把这面粉分一半给京城百姓,再让户部将麦种加急发往各州府,务必按说明书上的法子种,十日一施肥,不能出差错!”
“陛下英明!”
王林躬身应下,又补充道,“太子殿下昨夜传信,说太子妃怀了双胞胎,近日偶有疲惫。”
“臣已挑选四千精兵与一千农夫,备好百年老参、阿胶等安胎补品。”
“还有建屋用的楠木与砖瓦,明日一早就启程去北荒!离北荒只有75里,后天就行到。”
晏林辞眼睛一亮,从袖中取出一个雕花木盒,递到王林手中:
“把这个也带上,里面是太医院新制的‘安胎丸’,早晚各一粒。告诉晏沉,等北荒安定了,朕亲自去喝他和苏玉的喜酒!”
殿外,御林军正忙着装车,明黄色的旗帜上绣着“晏国太子府”字样。
车上的安胎药箱堆得老高,连车夫都忍不住感慨:
“太子妃娘娘可是咱们晏国的福星,这趟北行,定要让她住得安稳!”
……
同一时刻,梁国皇宫的养心殿内,梁寒之正对着梁珏送来的信反复翻看。
信中不仅提了苏玉用灵泉水压制“蚀骨寒”的效果,还附了西境灾民靠苏玉粮种度过饥荒的奏报。
“好!好一个苏玉!”
梁寒之拍着桌案,浅琥珀色的眼眸里满是欣慰,
“既解了珏儿的毒,又救了梁国百姓,这儿媳妇,朕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