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的风带着股丹霞石特有的暖意,吹得漫山的映山红晃悠悠的。陆寻勒住马缰,看着山脚下那座熟悉的石台——台上立着的“共生碑”比半年前更高了些,碑身新刻了密密麻麻的名字,阳光洒在上面,泛着淡淡的地脉灵光。
“可算回丹霞山了!”王胖子从马背上跳下来,揉了揉发酸的腰,离火珠往手心一托,青焰晃了晃就收了——这一路从煞风谷过来,他们用茅山的共生符配合地脉灵气,把那只吸了煞爪碎片的煞物彻底打散,连带着北方最后几个小煞隙也封了,总算能喘口气,“胖爷这肚子都饿扁了,山下张阿婆的红薯粥,俺可惦记好几天了!”
秦小虎早跑向共生碑,手指在碑上的名字里划着:“寻哥!你看!玄清道长的名字在这儿!还有慧能大师的,孔先生的……连之前帮咱们守地脉的牧民大叔,名字也刻上了!”
陆寻走过去,指尖轻轻拂过碑上的字——最上面是“天地人”三篆字,名字;武僧列里,刻着几个在煞风谷拼到最后一刻的僧人名;渔民列里,能看到洞庭湖帮着布水脉阵的船老大名字;最让他意外的是“弃暗投明”列,里面竟有血阳教几个老教徒的名字,旁边还注着“以血阳术转护脉术,助封煞隙三处”。
“是守脉人公会刻的。”个穿粗布衫的老者走过来,是丹霞山的老守脉人,手里拿着把刻刀,“之前血阳教那几个老兄弟,见咱们护地脉是真为百姓,就弃了歪道,用他们那套‘聚气术’帮着引地脉灵气,封了好几个小煞隙,大伙商量着,也该把他们的名字刻上,毕竟护脉不分出身。”
陆寻心里一暖,之前在煞风谷,就是这几个血阳教老教徒用他们的聚气术,暂时困住了煞物,才给了他用共生剑斩煞的机会。原来“共生”的道,真的能让不同路的人,都聚到一起护着这片地脉。
“寻哥!你看谁来了!”秦小虎突然指着山道尽头,声音里满是兴奋。
陆寻抬头望去,只见个穿青布裙的身影,提着个木匣,踩着石阶慢慢走来——是林婉儿!她比之前清瘦了些,却更精神,发间别着支用桃木做的“风水簪”,簪头刻着小小的共生纹,正是之前陆寻教她画的样式。
“婉儿!你怎么来了?”陆寻赶紧迎上去,之前煞风谷决战后,林婉儿说要去南方各地测绘地脉,完善听石符的探脉范围,没想到会在丹霞山重逢。
林婉儿笑着打开木匣,里面铺着张丈宽的绢布,上面用淡蓝、土黄、淡红三色墨,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圆点——淡蓝是水脉,土黄是山脉,淡红是人气聚集的护脉点,绢布右上角写着“华夏龙脉共生图”六个字,字迹娟秀却有力。
“这是我这半年测绘的成果。”林婉儿指着绢布上的圆点,“蓝色圆点是三珠归位后的护脉圣地,黄色是新发现的地脉节点,红色是百姓自发组织的护脉点——比如洞庭湖的渔民,每天都会在湖边撒艾草,防止煞气再起;还有嵩山脚下的村民,自发学画共生符,帮着守脉人巡山。”
王胖子凑过来,指着绢布上一个画着小火焰的红点:“哎!这不是胖爷教他们用离火珠护脉的那个小山村吗?还真画上了!”
“当然要画。”林婉儿笑着看向陆寻,眼里闪着光,“之前你说,护脉不是守脉人的事,是所有人的事。这张图,就是想告诉大家,咱们的护脉路,早就不是单打独斗了。你看这里——”她指着绢布中间的一条金线,“这是各地护脉人用传讯符连起来的‘脉讯线’,不管哪里的地脉有异动,半天内就能传到附近的守脉人手里,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等煞隙扩了才赶去。”
陆寻看着这张华夏龙脉共生图,胸口的共生纹轻轻发烫,他能感觉到,绢布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在和他体内的地脉感应呼应——淡蓝的水脉在流,土黄的山脉在稳,淡红的人气在聚,像无数根线,把整个华夏的地脉和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