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中原护脉(1 / 4)

惊蛰刚过,中原腹地的麦田泛起新绿。

陆寻沿着黄河故道行走,脚下的黄土松软湿润,带着雨后的清新气息。

远处的嵩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地珠的土黄色光晕在山巅轻轻摇曳,与黄河的水脉气脉交织成网,笼罩着这片广袤的平原。

掌心的共生纹传来温润的波动,能清晰“看”

到地下的龙脉主脉如巨龙般蜿蜒,无数细小的支脉延伸向田野村落,滋养着刚破土的麦苗:“中原的气脉最是沉稳。”

他弯腰捡起块带纹路的河卵石,石面上的水纹与土纹交织,正是黄河与嵩山气脉交融的印记,“域外煞气清除后,这龙脊之地总算恢复了生机。”

林婉儿提着竹篮跟在后面,篮里装着刚采的艾草和龙息草,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麦田下的景象——越冬的护脉草根系在土中结成密网,将细小的煞气余孽牢牢锁住,田埂上的青石桩按“十二地支”

排列,桩顶的铜铃在风中轻响,每声铃响都带着净化浊气的震颤:“寻哥你看!

去年种下的护脉草已经扎稳根了!”

她往田边的水渠指,渠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泛着淡淡的金光,“血珠说这渠水带着地脉灵气,浇灌的麦苗长得特别旺,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王胖子扛着把锄头走在田埂上,军大衣换成了轻便的短褂,离火珠在他掌心泛着柔和的光:“奶奶的这中原就是舒坦!”

他往麦田里撒了把艾草灰,灰粉落地的瞬间,麦苗叶片上的露珠纷纷滚落,“胖爷昨天在村里帮张老汉修井,井底的镇石都泛光了,打出的水甜得很!”

离火珠的青焰偶尔掠过田埂,被火焰扫过的泥土里立刻冒出嫩绿的芽尖。

黄河岸边的古渡口,中原守脉人老陈正带着几个年轻后生检查护脉桩。

他穿着靛蓝色的短衫,腰间系着麻绳,手里拿着把铜凿,时不时往石桩上敲打几下,听着石音判断气脉流通:“陆先生可算来了!”

老陈直起身抹了把汗,铜凿往石桩缝里一插,带出些潮湿的泥土,“按您说的法子,每月惊蛰前后给护脉桩松松土,通通气,今年的地气比往年顺多了,连渡口的老槐树都多开了两茬花!”

陆寻走到最大的护脉桩前,桩身刻着古老的龙纹,历经风霜却依旧清晰。

共生纹感应到桩下的气脉如泉眼般涌出,顺着黄河故道往上下游蔓延,将两岸的麦田、村落、城镇串联成线:“这‘镇河桩’可是前朝留下的宝贝。”

他用手掌贴着石桩,能感觉到里面流淌的浑厚气脉,“再加些龙息草籽在桩根,能让气脉更鲜活。”

他从林婉儿的竹篮里抓了把草籽,撒在石桩周围的泥土里,草籽落地即生根,嫩芽顺着石缝往上爬。

林婉儿的听石符突然射出蓝光,符面映出上游堤坝的景象——那里的护脉草有些黄,堤坝下的气脉流动滞涩,隐约能看到极细的灰丝在缠绕,像是被春水浸泡后泛起的煞气余孽:“寻哥快看!

堤坝有煞气松动!”

她往堤坝方向跑,竹篮里的艾草随着脚步轻晃,“血珠说惊蛰地气上升,藏在泥土里的煞气余孽会跟着翻上来,得趁它们没扩散赶紧清理!”

听石符的蓝光在堤坝上空盘旋,标出几处需要加固的节点。

陆寻跟着蓝光来到堤坝。

刚修过的堤坝上覆盖着新土,土缝里渗出淡淡的潮气,其中夹杂着不易察觉的灰黑色煞气。

他让后生们搬来青石,按“五行”

方位在堤坝上砌出浅沟,又往沟里铺上艾草和糯米混合的草垫:“这样既能导水,又能挡煞。”

他往草垫上洒了些雄黄酒,酒液渗入土中,出滋滋的轻响,“惊蛰用雄黄酒驱煞最灵,再种上护脉草,就能把煞气牢牢锁在土里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