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们看得直叫好,纷纷学着他的样子往竹缝里塞艾草。
中午在阿珠家吃饭时,桌上摆着刚从漓江捕捞的剑鱼、河虾,还有自家种的荔浦芋扣肉。
阿珠往陆寻碗里盛了碗油茶:“先生尝尝这油茶,放了榕树的嫩芽,喝了能祛湿气。”
她往窗外的漓江指,“自从气脉通了,江里的鱼虾越来越多,镇上的渔民都说今年的收成能翻倍。”
陆寻喝着油茶,能感觉到茶里蕴含的淡淡木灵气,顺着喉咙往下流,与体内的共生纹产生共鸣:“山水养人,人护山水,本就该这样。”
他放下碗,“阳朔的水脉连着珠江,珠江通着南海,你们守好这里,就是守住了岭南水脉的源头。”
他往阿珠手里塞了本手抄的《山水护要》,“这里面记了些应对湿热煞气的法子,你们收好。”
下午离开阳朔时,雨已经停了。
后生们撑着竹筏送他们到江口镇,竹篙搅动的水面上,绿色的气脉光晕越来越亮。
阿珠站在码头挥手:“陆先生放心!
我们定会守好山水,等您下次来吃荔枝!”
江边的榕树气根在风中摇曳,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往东走了半月,他们登上东海的舟山岛。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远处的渔船如白鸟般在蓝天下移动,渔民们的渔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螺号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带着股辽阔的苍茫。
陆寻站在礁石上,掌心的共生纹传来厚重的波动,能“看”
到海底的龙脉气脉如蛛网般铺开,滋养着每一片海域:“这里的海脉真广。”
他望着远处的普陀山,岛屿的轮廓在海雾中若隐若现,“比岭南的山水气脉更辽阔。”
林婉儿的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海底的景象——渔民们在浅海投放的石碓岸“八卦”
方位排列,碓上长满了翠绿的海藻,那是按陆寻教的方法设置的“镇海阵”
:“寻哥你看!
他们把石碓连成阵了!”
她往最近的渔船指,船舷上挂着贝壳串成的风铃,风吹过出清脆的响声,每片贝壳上都刻着简单的护脉符文,“血珠说贝壳能吸收海风的阳气,风铃的声音能驱散海雾煞气,比中原的铜铃管用。”
王胖子踩着礁石追着海浪跑,离火珠在他掌心亮得刺眼:“奶奶的这大海够敞亮!”
他往海里扔了块青铜残片,残片落水的瞬间,周围的海水泛起淡淡的金光,“胖爷这招叫‘镇海诀’,能让鱼虾聚集,还能挡小风浪!”
渔民们看到这景象,纷纷摇着橹欢呼起来,螺号吹得更欢了。
海岛深处的妈祖庙前,渔民领老林正带着族人祭祀。
他穿着打满补丁的渔褂,腰间挂着串硕大的海螺,手里举着酒碗往神像前洒酒,酒液顺着石阶渗下去,激起淡淡的蓝色光晕:“陆先生!
你们可算来了!”
老林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海盐,“上次你教的‘石碓镇海法’真管用,今年的台风都绕着岛走!”
陆寻走到妈祖像前,共生纹感应到神像下的气脉汇聚成个巨大的漩涡,无数细小的气丝从漩涡中冒出,顺着海岸线往四周扩散:“这妈祖庙成了海岛的聚气点。”
他往神像基座添了块带海浪纹的青石,“再加块镇石,聚气效果更好。”
青石刚放稳,庙前的香炉突然冒出笔直的青烟,在风中不散。
林婉儿往渔民孩子们手里分“凝气藻”
的种子:“把这个撒在石碓周围,长出的海藻能固沙防浪。”
她教孩子们看海浪的纹路辨气脉,“浪头整齐的地方气脉顺,适合下网;浪头杂乱的地方煞气重,要远离。”
孩子们拿着种子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