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守脉同心(1 / 5)

惊蛰刚过,江南的雨带着暖意,打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陆寻站在苏州城的护龙桥畔,望着桥下缓缓流淌的河水,掌心的共生纹传来温润的暖意。

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光滑的卵石和穿梭的鱼虾,岸边的柳树抽出新绿,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总算彻底安稳了。”

他轻声感叹,护脉刀在腰间轻轻嗡鸣,像是在回应这份安宁。

林婉儿撑着油纸伞走过来,伞面上绣着精致的龙纹,听石符在她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江南水乡的气脉图——无数细小的金红色气脉顺着河道、街巷蔓延,在百姓的炊烟气中交织成网,温暖而活跃:“寻哥你看,这里的龙脉气脉比去年顺畅多了。”

她往不远处的宅院指,“张大户家按茅山的法子在屋后种了竹子,今年不仅没遭水灾,竹笋还收了满满一筐呢!”

王胖子扛着个布包从巷口走来,军大衣早就换成了轻便的蓝布褂子,离火珠在他掌心泛着柔和的光:“奶奶的这江南雨下起来没完没了!”

他抖了抖身上的水珠,“胖爷刚去了码头,渔民们正在教娃娃唱护脉渔歌,那调子跟浔江的还真不一样,别有风味!”

布包里露出几包新茶,是渔民硬塞给他的谢礼。

桥边的茶馆里,几位老者正围着张风水图讨论。

花白胡子的老者用手指点着图上的河道:“按陆先生说的,在这拐口处种上芦苇,今年汛期果然没淹到码头。”

他往陆寻的方向拱了拱手,“先生真是帮了咱们大忙了!”

旁边的茶客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说起这半年来的变化。

陆寻笑着摆手,往茶馆走去:“这些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他接过老者递来的茶杯,温热的雨前龙井在杯中舒展,“风水术再好,也得靠大家用心守护,龙脉才会回馈咱们。”

共生纹感应到茶馆周围的气脉格外活跃,百姓的笑语声、茶盏的碰撞声、窗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顺着气脉往龙脉深处流淌。

林婉儿的听石符突然飞向街对面的私塾,符面映出里面的景象——私塾先生正在教孩子们念《护脉三字经》,稚嫩的声音朗朗上口:“龙在山,脉在水,守龙脉,护家园……”

孩子们的书桌上都放着块小小的龙纹玉佩,是守脉人送的护身符:“血珠说这些孩子的气脉最纯净,从小养成就会与龙脉自然相融。”

王胖子凑到私塾窗边,离火珠往孩子们的玉佩上一扫,青蓝色的火焰在玉佩上转了圈,孩子们惊呼着拍手:“胖爷给你们变个戏法!”

他往空中扔了颗糖,糖块刚落下就被火焰托住,稳稳地落在最前排的小男孩手里,“记住了,以后看到玉佩光,就是龙脉在跟你们打招呼呢!”

孩子们的笑声传出私塾,惊飞了檐下的燕子。

正说着,街角传来铃铛声。

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车帘掀开,露出茅山清风道长的笑脸,他身边坐着个十五六岁的小道童,背着个装满罗盘和符纸的背篓:“陆先生!

可算找到你们了!”

清风道长跳下车,道袍上沾着风尘,“奉掌门之命,送新制的风水图给江南各府,顺便带弟子来学学实战经验。”

小道童连忙给陆寻行礼,脸上带着羞涩却眼神明亮:“弟子玄明,见过陆先生。”

他从背篓里拿出卷竹简,“这是师门新绘的《江南龙脉详图》,标注了所有需要重点守护的节点。”

竹简上的龙纹用朱砂绘制,遇水不晕,显然用了特殊的符法处理。

陆寻接过竹简翻开,里面不仅有龙脉节点,还有详细的守护方法,标注着“春种芦苇固堤”

“夏引活水入塘”

“秋清淤泥通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