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都不用出门了。
以前的风水先生得翻山越岭,踩着泥土到处转,才能看出一块地的气脉走势。
现在呢?卫星图像高清得很,山势起伏、水流方向全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普通风水师瞅几眼都能估摸个大概,更别提阮晨光这种顶级高手了——在他眼里,地图上的每一条曲线都像活了一样,能直接看出藏风聚气的宝地。
没多久,他就默默记下了几十个地方。
这些地方要么龙脉盘绕,要么灵气汇聚,最关键的是,都适合修庙建观。
换句话说,极有可能藏过古籍典藏。
阮晨光心里乐了:“这些庙观既然能传下来,肯定有底子。
老一辈人讲究,经书都存得好好的,我一个一个去翻一遍,总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
他一点没耽搁,立马动身。
第一站是离得最近的一座寺庙——佛光寺。
名字听着就不是凡品,一般的寺院可不敢叫这么霸气的名字。
到了地方,他远远打量了几眼,点点头:香火不断,但没搞什么门票经济,院子也收拾得干净肃穆,看来规矩还在。
这次他不打算走正门见方丈,太麻烦。
对方未必肯让他进藏书楼,万一还要写申请、等审批,那就浪费时间了。
再说了,他也不想引人注意。
他只是去看看书,又不是来搬箱子的,没啥见不得人的。
实在觉得过意不去,走的时候塞笔香油钱就是了。
反正他手头宽裕得很。
寺庙房子多得是,但藏经的地方一般单独成楼,清静偏僻。
阮晨光转了一圈,很快锁定了目标,抬脚就走了进去。
这种老派寺院,很多连电灯都少用,更别说装监控了。
有的甚至连电线都没拉进来,图个清净。
只要别撞见人,基本不会露馅。
屋里摆着十几排木架子,上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摞摞古书。
纸页泛黄脆,一看年头就不短了,有些甚至可能三四百年都没动过。
他随手抽了一本,封皮写着《金刚经》。
翻开一看,满篇蝇头小楷的批注,密密麻麻写满了边角空隙。
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值钱的——那是历代高僧的心得体悟。
才看了几页,阮晨光嘴角就翘起来了:“不错,真不错!
这佛光寺果然有点家底。
行,这段时间我就在这儿扎下根了。”
他四处看了看,轻轻一跃,跳上房梁,稳稳坐在横木上,开始一页页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