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燕京,航天五院。
地下研究所,四面都是白漆的宽敞房间里摆满着各种测试仪器,墙上桌上摆放着上百个信号接收器,一根根小臂长的天线。
“现在8层的楼,外加两层地下室,楼板厚度加起来1米3厚的,空挑高度35米。现在信号是0.23。”
“卫星波长距离是稳定的,地下空间能正常使用,问题是接收时间,还有多人同时使用,波频根本扛不住。”
“把同时在线32万人,提到38万,波束指向就已经混乱了!多路复用技术,根本撑不住大规模人同时在线!”
“还得优化!抗干扰能力也不行,测试三组那边数据怎么样?”
“1000平,2万手机,同时发信息,延迟1.2秒。”
或平稳或着急的声音,一个个穿着常服的教授,有的头发有些发油,有的眼下带着青紫,不过每人的眼神中带着一丝诡异的亢奋。
两个月的研究,他们的进度算不上快,但绝对不慢。部分国家掀盖的技术,让他们转化成民用,更加适配多人同时通讯。
他们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让多人同时上网并且达到流畅,起码100MbpS的网络体验。
如果单是同时通讯,上百万人打电话都可以。但是同时上网处理波频各种杂乱的信息,难度明显上升。
由最初技术仅能支持25万人,到如今32万、35万、面对38万。
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有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