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咚一声听个响就没了(3 / 4)

挨在一起干活方便,鱼沟很快挖好。

郑则站在田埂上和郑老爹商量:“阿爹,咱们一亩放多少鱼苗?”

郑老爹沉思良久:“三百多尾吧,我去下河村收猪时打听过。”

“太密鱼群没处躲藏,浮头就死了,挤来挤去撞稻根也不行;太疏不成事,还盼着鱼吃草,养了鱼还要踩田里除草,鱼惊到也不利生长。”

三百多尾鱼苗不定都能成活,他们头一年养,能活六成已经不错了。

次日郑则和林家兄弟前往河尾村。

一共八亩田的鱼苗,每一亩放三百五十尾,共两千八百尾。

主要以鲤鱼为主,草鱼鲫鱼为辅,这些鱼类耐浅水、好养活。

鲤鱼能吞食稻虫,一亩田放七成鱼苗;草鱼吃杂草,放两成;鲫鱼清腐养护水质,放一成。

三人驾牛车往他们村的荷塘走,成片相连的荷塘埂上晾晒着从塘底挖出来的陈年黑泥,一靠近就闻到腥的泥土味,这些黑泥正是河尾村人用来肥田的好东西。

荷塘里的残荷仍矗立水中,嫩黄卷曲的新荷芽破泥钻出,水面零星浮起铜钱大小的荷叶,水中隐约有鱼尾滑动。

“买鱼苗?走错了,村里的鱼苗都养在鱼塘,这里是荷塘。”

春天来村里买带长顶芽的藕节和鱼苗的商贩不少,河尾村靠这两样也能在春天挣上一笔,村民忙带着三人往鱼塘走。

林磊下了牛车,边走边好奇地四处张望,他跟弟弟小声说:“河尾村真大,有荷塘有鱼塘还有码头。”

他的嗓门小声不了,前头引路的汉子听得清楚,笑着说:“全靠祖上蒙荫,你们是哪个村的?”

郑则说是响水村,那汉子点头:“我知道你们村,有一段河流流经你们村才往下走,村里有山有旱地,烧柴种地不用愁。”

河尾村水资源丰富,有成片连天的荷塘、稻田,还有鱼塘和运货的码头。

可村里旱地少,去年镇上周边村落都种的土豆他们就没有更多的土地耕种,烧水煮饭的柴火也时常得买。

林磊一想还是觉得他们村比较好。

鱼塘边和荷塘一样紧紧相连,四处只有走小路供人行走,房子就建在水塘边。

此时已有不少商贩聚齐,卖鱼苗的村民面前放着好几个水桶,里头装着不同种类的鱼苗。

林淼蹲下来看,鱼苗大约半指长,不等人问话村民就自行吆喝:“活水鱼秧!

鲫鱼鲤鱼草鱼大头鱼!

统统都有!”

“看好直接捞!

鲤秧每尾二文!

鲫秧一文!

青草鲢鳙都有!”

“来啊来啊,春水涨鱼秧壮,价格好谈,鱼秧好养!”

林淼问:“草鱼呢,草鱼多少钱?”

村民弯腰往其中一个水桶捞起来一掌心小鱼,说:“有有有,您看看,每尾二文!”

“若你们鱼塘大可以买水花鱼苗,一升能有五千尾!

五十文钱,密密麻麻小鱼您直接装走!”

郑则绑好牛车走过来看,听到阿水说价格后摇了摇头,三人往其他鱼塘方向走。

好几个鱼塘问下来价格一样,看来河尾村是集中定好价的。

他们要的鱼苗不少,价格可以谈一谈,此时太阳逐渐高升,他们要在阳光最烈之前带鱼苗回家。

郑则刚想说话,有一位老伯招呼他们:“小伙子,几位小伙子!”

三人回头看,那老伯朝他们招手:“我瞧你们走了两三趟,要什么鱼?来聊聊看,价格好谈。”

他往后随便指了一圈,笑道:“那些都是我家的,你们刚刚问的那几个摊子也是我家的。”

这么多鱼塘!

林磊震惊了:“都是你的?那不得财啦?”

那阿伯哈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