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篮子是不能和肉比,不过肉只能吃一次,这篮子您至少能用个四五年。”
那夫郎想着也是这么个理,见周舟从筐底拿起来的红薯干看着还挺多,便同意了。
周舟帮他装好:“篮子十五文,两斤红薯干八文,剩下一点也给您添上了,共二十三文。”
等客人走了,周舟低头看看空了的竹筐,转头和郑则相视而笑,太好了,古陂村的货物都卖完了!
时间还早,两人把东西搬上牛车打算去逛逛。
“我想去看看绣线,我答应了月哥儿帮他买,还有想去书肆看看有没有画集。”
郑则抬头看天,担心下雨,见晴空万里烈日当头,放心了,他转身帮周舟戴草帽,“成,我带你去一处绣庄逛逛。”
草帽刚戴好,郑则又想摘下来:“戴我的吧,这顶边缘有些散了。”
周舟双手把草帽两边往下压,帽檐贴住耳朵,不让郑则摘:“不!
我就要戴这顶。”
说着左右扭扭头,把郑则的手撇开了,快步走到对面,鼓着脸不满地瞪人。
他说话算话的,郑则真是笨。
郑则眨眨眼睛,站在原地兀自想了一会儿,笑意在脸上漾开,要紧,还真是只戴哥哥编的这顶。
这都戴得要烂了还这么宝贝。
他揽着气鼓鼓的人往角落走,心里想着要怎么哄,见周舟双手还压在颊边,嘴唇翘起来,眼神凶凶地瞪着,特别像罗老汉赶去河边嘎嘎嘎叫的毛绒小鸭崽,郑则笑出声,爱到不行,忍不住低头亲了他一口。
周舟被这一亲给哄好了,双手放开帽檐,嘿嘿跟着笑。
怎么这么可爱,特别可爱特别招人。
怕再把人惹恼,郑则抿着嘴巴要笑不笑,忍得够辛苦。
两人牵手往集市外的街道走去。
走到城中,路过上回的书肆,突然从书院方向传来三声幽远的敲钟声,不一会儿,一群穿着蓝白色长衫的学子从鹿鸣书院长阶梯上走下来,三三两两聚在一头,说说笑笑。
郑则还看到了村里读书的两个人,林立文见了人,还点点头。
郑则没回应。
“今日他们休沐?”
“许是。”
夫夫俩看了几眼走开了。
绣庄门牌写着“锦绣阁”
,门面看着不大,踏进去却豁然贯通,开阔的大堂分了几个区域,摆放着各种绣品样品。
为了更好展示绣庄绣娘的手艺,衣裳和布料被挂起来观赏,也作为隔断,大堂两侧各有阶梯通向二楼。
接待周舟的跑堂伙计见他抬头看,便说:“楼上有本店的刺绣精品和一些南边来的布料和绣样。”
郑则绑好牛后跟上来,走到周舟身边,听得他问:“广地的香云纱?蜀绣,苏绣,还是广绣?”
伙计见他穿得朴素,却能说出一二,不由惊讶:“您有了解?南边来的布料,丝绸和宋锦云锦多些,您说的香云纱所属之地遥远,运输不便,本店不常有货,广绣绣样亦是如此。”
店伙计小心打量周舟,迟疑地问道:“您是绣工?还是想买绣样不如我带您上二楼瞧瞧吧。”
周舟摇摇头,他也算不得有多了解,都是从前娘亲刺绣闲聊,他听得几耳朵罢了。
今日他只打算买点绣线,伙计听后,领着他走到一处桌子围成的“回”
字形的柜台前,台面成倾斜坡度,从高到低摆放着五颜六色的丝线,种类甚是丰富,客人们围着四面字形挑选,“回”
字里头站着位女娘,伙计说:“绣线在此处,您找这位姐姐询问便是。”
女娘热情招呼他,周舟说是买点绣线用于刺绣练习,女娘听了笑着说:“那便不用买太贵的,您这边看看,”
她拿着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