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六月二十一。
烈日高悬,酷热让人心烦意躁。
诸葛亮立于一处,略有失神的看着前方,脑海里不断浮现种种,他不知自己做的到底是对是错。
进出的人,有些在见到诸葛亮时,想上前去跟诸葛亮打招呼,却被同行的人阻止,因为在今日,襄阳城会生一件大事。
直到……
“孔明。”
贾诩的声音打断此间平静。
诸葛亮回过神来。
在看清来人是谁时,诸葛亮抬手行礼,“见过军师。”
“哎,无需多礼。”
贾诩笑笑,伸手示意道,说着,贾诩打量着诸葛亮,“孔明是在想今日处决之事?”
“是。”
诸葛亮短暂沉默,随即点点头道。
在过去,影响到襄阳秩序的,不止前线战事这一项,还有别的,看似平静的时局下,却藏着暗潮汹涌。
作为明面上审理要案的诸葛亮,在过去经历了世人难以理解的经历,恰是这份经历使诸葛亮的心境有不小改变。
三公,九卿,列卿等,这些在诸葛亮眼里,应当尽心辅佐天子的,但在过去,却有不少派人来襄,甚至还写来一封封信。
目的是为影响要审的要案。
甚至在此之前,还有人强硬的表态,涉及到汉室宗亲的要案,理应由在许的廷尉府来主审。
总而言之就是征东将军府开审的这桩要案,由于牵扯到了众多群体,导致很多人都明里暗里的插手此案。
可他们的插手,并非是为了将此案查清查明,而是为了各自的目的及利益,这使诸葛亮背负极大的压力。
直到在北的仗停了,曹操对外宣称要领兵归许,这才使种种风波及试探,才开始逐步减少了。
因为许都生更大的事了。
曹操不止要领冀州牧,还使麾下一批追随者,凭借此前所取战绩功绩,被推到一个个关键位置,爵位赏赐这些就更不用提了。
当了解到这些的诸葛亮,罕见的在府上饮酒了,还饮了个酩酊大醉,知晓此事的很少很少。
‘果然还是公子啊。
’
见诸葛亮如此,贾诩没有说什么,心底却生出了感慨及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