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放心,有范在宛陵,定保丹阳不出任何状况!”
“好!
!”
孙策拍案喊道:“有子衡这句话,某就心安了。”
作为最早追随孙策的,吕范的能力如何,不止孙策清楚,其麾下文武也知晓,有吕范坐镇宛陵,一些人是暗松口气的。
不过也有一些是不忿的。
别看孙策在江东聚拢起势,但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主要是其派系太杂了,再一个,孙策的职官太低了。
以讨虏将军坐镇江东,而江东诸郡又隶属于扬州,关键是孙策不是扬州刺史或扬州牧,领扬州刺史的丁斐,是在寿春坐镇的。
这就导致孙策想坐稳江东,必须要设法笼络麾下,为此孙策能想的法子,就是按功绩战绩,授予麾下拥有私人部曲的规模。
这些私人部曲,是不听命于孙策的,而是听命于他们的主家的,这的确使孙策平稳住了麾下,但与之相对的,也使麾下带有不少隐患。
讲句不好听的,孙策是与这些群体共治江东的,只不过孙策持有的兵马最多,且在此前征战中,孙策凭借一次次征战,树立起自己悍勇一面,这使得很多人对孙策是信服的。
这样的事情,但凡换一个人来做,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
在原有时间线上,孙策死了,孙权继位,使得内部出现动荡,甚至连富春孙氏中都有人反孙权,如此复杂汹涌的局面,孙权用了很多办法才平息下来,这其中就包括跟江东诸族求和妥协。
这也是为什么,在曹操领军南征之下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跟曹操交战,而是向曹操投降,因为他们要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关键是孙权还不能惩治他们,真要这样做了,不等曹操麾下大军过来,江东内部就先乱起来了。
继明确吕范坐镇宛陵,命凌统、徐逸率部留守,孙策命老将宋谦进驻鄱阳,以解决豫章东部山越各部,同时跟临汝等地保持密切联系。
而他则亲率大军,加急朝彭泽一带赶去。
不管跟曹昂的仗是否会打起来,他都必须要尽快赶去彭泽,以防止曹昂先他一步做出行动。
孙策知道这样做风险很大,仅仅是将战线短时间拉长,这就会产生很大威胁,可在此等态势下他没有其他选择。
尽管孙策不愿承认,但在很多地方,曹昂的优势要比他明显太多了。
可已经谋划好的战事,眼下已经拉开了帷幕,对孙策而言,就没有退缩可言,因为这样做,就不必等曹昂做些什么,己部就会出现内乱,毕竟这次征曹,随军的还有诸族子弟及部曲。
未战先怯要真做了,他们势必会派人送回消息的,到时吴郡、会稽郡会生什么,孙策不用想都能猜到。
当孙策在宛陵一带,针对前线出现的种种,而做出对应部署及决策时,与之相隔数百里开外的临汝。
周瑜的心情很不好。
临汝城内,周瑜盯着案几上铺开的舆图,眉头紧锁,他的目光在柴桑、彭泽、南昌等地来回变动,显然是在思索什么。
“将军,南城、石阳等地出现小股叛乱。”
吕蒙匆匆从堂外走进,打破了此间的平静。
可让吕蒙奇怪的,周瑜似一点都不奇怪。
“曹子修善使阳谋,对人心的拿捏,还是如此精准啊。”
在吕蒙的注视下,周瑜轻叹一声,表情复杂的说道。
自得知曹昂领兵进驻柴桑,周瑜就知豫章、丹阳两郡局势必有变数,这变数,不止会影响到孙策,还会影响到他们。
说实话,在临汝的周瑜,得知孙策要起兵征曹时,他的内心是很不看好的,尽管这些年,孙策在秣陵做了很多,也取得了对应的成效,但是跟曹昂比起来,这差的还是太多了。
如果能多等些年,或许还有翻盘的机